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4篇
  免费   1197篇
  国内免费   3714篇
安全科学   1234篇
废物处理   268篇
环保管理   4307篇
综合类   9419篇
基础理论   211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10篇
评价与监测   1335篇
社会与环境   1058篇
灾害及防治   28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797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1138篇
  2006年   1090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36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6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74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50篇
  1973年   44篇
  1972年   38篇
  1971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淠河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等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淠河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状况,选取Cr6+、As、Cd、Pb、Mn、Cu、Zn、Fe、F、NH+4-N等10项污染因子作为健康风险指标,运用三角模糊集理论和α-截集技术,确立置信度为0.8,得到各污染指标的健康风险区间值;同时建立模糊化特征的风险等级判别标准和判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水源地水质总健康风险值为4,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3种化学致癌物Cr6+、As、Cd合计风险区间值介于5.586×10-5~9.365×10-5之间,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Cr6+AsCd,浓度在空间上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均未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10-4;Cr6+风险区间值较大,风险等级较高,应将Cr6+作为首要的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其余7种非致癌化学有毒物没有风险,不存在负面效应,非致癌健康风险明显低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52.
东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模拟研究了2010年东亚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时空演变,并初步评估了其对人群健康的危险度.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够合理地反映东亚地区PM10的时空分布,不同季节观测值和模拟值的总体相关系数达到0.65~0.85.2010年东亚PM10的地面浓度高值区(100μg·m-3)出现在我国华北、华中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其中,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对我国东部PM10的贡献最大(10~70μg·m-3,20%~50%);一次PM10次之(5~50μg·m-3,10%~30%),有机物(5~30μg·m-3,10%~20%)和黑炭(3~20μg·m-3,3%~5%)紧随其后.PM10可以引起我国东部人群急性总死亡率增加2%~5%,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953.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艳  胡阳  马祖陆  朱鑫  梁晓 《地球与环境》2014,42(2):213-220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相似文献   
954.
建立了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17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当取样量为200 mL时,方法检出限在0.015μg/L~0.062μg/L之间。以超纯水样品进行基质加标实验,重复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6.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8%~93.5%。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良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地表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5.
于2013年4月至6月在杭州城市河道对微纳米气泡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进行了持续的原位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水体温度平均升高0.7℃,pH增大0.2,溶解氧增加1.0 mg/L,而TDS浓度降低42 mg/L;水质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8.45 mg/L、6.78 mg/L、8.90 mg/L和0.58 mg/L.由此可推测微纳米气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净化水质,为恢复良好水生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56.
中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目前均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主要去除碳源污染物,而消解氮、磷类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基础上,对中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BOD5、SS以及COD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受限.人工构造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与沉淀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转化等途径,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SS、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且具有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957.
根据近十年来的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介绍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现状,探讨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从理化指标对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浓度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05年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2013年已达到良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呈规律性的逐年提高和改善,确保了松花江更好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958.
松花江(黑龙江省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改进措施,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提出了改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内涵,从水资源量、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质量影响三方面出发选取了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为评价与预测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9.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类对河流水生态系统资源的不合理、掠夺式利用,河流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地河流相继出现水质恶化、水文条件改变、物种多样性退化、生境条件恶劣等诸多问题。文章对辽河主要支流清河水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于2012年6月,对清河流域22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2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Ⅲ类水质断面的有8个,Ⅳ类7个,Ⅴ类1个,劣Ⅴ类6个。其中6个劣Ⅴ类断面分别因氟化物、氨氮、总磷浓度超标而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960.
土壤气采样和分析是蒸气侵入评估的一个常用的工具.以某废弃化工场地为研究区,采集污染区域10个点位处的土壤气(编号SG1至SG10),并分析土壤气中的苯、乙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根据测定的土壤气体浓度,结合Johnson &Ettinger(J&E)侵入模型评估了该废弃场地土壤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侵入带来的人体健康风险.风险评估结果表明,SG5与SG6处非致癌风险指数大于1,而10个采样点位中有9个(除SG8处)的单一污染物可接受致癌风险均超过1.0E-6.相对于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存在面更加广泛,同时程度也比较严重,在进行场地再开发之前需要考虑场地修复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