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29篇 |
免费 | 5136篇 |
国内免费 | 5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70篇 |
废物处理 | 319篇 |
环保管理 | 5226篇 |
综合类 | 11666篇 |
基础理论 | 279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913篇 |
评价与监测 | 2380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5篇 |
灾害及防治 | 4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3篇 |
2024年 | 524篇 |
2023年 | 653篇 |
2022年 | 697篇 |
2021年 | 695篇 |
2020年 | 779篇 |
2019年 | 682篇 |
2018年 | 603篇 |
2017年 | 889篇 |
2016年 | 1060篇 |
2015年 | 1029篇 |
2014年 | 1022篇 |
2013年 | 1396篇 |
2012年 | 1533篇 |
2011年 | 1613篇 |
2010年 | 1143篇 |
2009年 | 1150篇 |
2008年 | 924篇 |
2007年 | 1416篇 |
2006年 | 1296篇 |
2005年 | 1012篇 |
2004年 | 851篇 |
2003年 | 860篇 |
2002年 | 775篇 |
2001年 | 596篇 |
2000年 | 613篇 |
1999年 | 507篇 |
1998年 | 356篇 |
1997年 | 341篇 |
1996年 | 314篇 |
1995年 | 262篇 |
1994年 | 251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5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6篇 |
1982年 | 60篇 |
1981年 | 76篇 |
1980年 | 88篇 |
1979年 | 76篇 |
1978年 | 51篇 |
1977年 | 49篇 |
1973年 | 46篇 |
1971年 | 6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雨水集流工程对于解决干旱地区人民生活用水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山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的地区,人畜的饮用水为雨水、雪水直接沉淀后的水窖水。经过对北山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发现水中浊度、锰含量、微生物数量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值。通过对传统滤池进行改造并结合阳光消毒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处理器——阳光消毒-生物砂滤池(SBF)家庭水处理设备,通过生物砂滤池中微生物对雨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及河砂的过滤使水浊度及锰得到有效地去除,日光高温灭活和光氧化降解综合作用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用SBF家庭水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处理,水中浊度、锰含量、微生物数量均达到标准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62.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2004年采集于黄河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8类192种,包括VOCs33种、SVOCs159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62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33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31种.定量出的VOCs有19种,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83和0.609 μg/L;定量出的SVOCs有69种,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农药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58,1.011,0.367,0.121,0 220和0.045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2.857,0.288和0.001~1.543倍. 相似文献
63.
豫北典型农田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和评价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和健康风险状况,采集了焦作市武陟县玉米、水稻和花生三种大田作物样品,共计47个样品,其中玉米样品16个,花生样品4个,水稻样品27个。在测定作物籽粒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含量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作物籽粒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运用危险商(HQ)法评价了这些作物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而应用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武陟县农田作物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6±0.42、0.31±0.29、0.04±0.03、0.01±0.04和0.03±0.03 mg·kg^-1。其中,玉米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6×10^-2±0.21、9.41×10^-2±0.12、8.10×10^-3±5.29×10^-3、1.20×10^-5±4.92×10^-5和0.04±0.02 mg·kg^-1;水稻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8±0.49、0.44±0.31、0.07±0.02、4.60×10^-3±7.42×10^-3和0.03±0.03 mg·kg^-1;花生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22、0.32±0.16、0.02±3.05×10^-3、0.11±0.07和1.32×10^-2±1.70×10^-2 mg·kg^-1。农作物籽粒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3种农作物籽粒中5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均小于1,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Ni>As>Cr>Pb>Cd;从作物类型来看,玉米和水稻中Ni超标的样品比率分别为6.67%和51.85%,水稻中Cr超标的样品比率为12%。农作物籽粒中各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59,整体上处于安全等级。总体来看,14.89%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轻度污染的农? 相似文献
64.
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年4~9月份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建立表、底层DO、COD、DIN、DIP以及水质指数(A)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时间序列,运用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象山港赤潮监控区在赤潮多发期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监控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较严重,明显呈低P高N状态;各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各环境参数对水质有机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的贡献也存在显著差异,且赤潮监控区水质富营养化指数与水质指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广东省大宝山矿区铁龙拦泥坝至凉桥河段水体中溶解态的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应用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发现,水体中非致癌物通过饮水途径所导致平均个人年风险排列顺序是Cu〉Pb〉Zn,最大值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平均值分别是2.14×10-7 a-1和4.13×10-7 a-1,小于国际防辐射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平均个人年风险5.0×10-5a-1。致癌物Cd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平均值分别是3.52×10-4 a-1和4.53×10-4 a-1,大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同时也大于非致癌物3~4个数量级。另外,通过对枯水期沉积物的重金属总量分析,发现凉桥槽对坑支流受水体pH的影响,导致其沉积物重金属的浓度最高。根据Long和Macdonald利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建立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发现除冷水泾外,其他采样点的平均效应中值指数(mERMQ)值都大于1.5,可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对当地底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6.
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影响的角度出发,依据1990~2006年在洪湖实测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发现水质指标中总氮的超标量变化明显。利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法,通过围网内和围网外以及围网前和围网后不同水文期的水质情况对比,对洪湖水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枯水期要远大于围网外的,围网养殖对湖泊的局部污染严重;围网前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开始围网后洪湖水质逐步恶化,且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恶化的程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总氮的含量变化尤为明显,随着围网养殖规模面积的扩大急速增加。 相似文献
67.
Rosborg I Nihlgård B Gerhardsson L Sverdrup H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6,28(3):215-229
The water chemistry of 20 municipal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outhern Sweden, representing various bedrock situations, and water qua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Four water samples, raw and treated,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plant and analyzed by predominantly ICP-OES and ICP-MS at four occasions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01.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 Mg, K, Na, HCO3 and a number of micronutrients, varied considerably in treated waters from the studied plants (ranges; Ca: 9.1–53.7 mg L−1, Mg: 1.4–10.9 mg L−1, K: 1.1–4.8 mg L−1, Na; 5.4–75.6 mg L−1, HCO3: 27–217 mg L−1). The elimination of Fe and Mn from raw water was efficient in all treatments investigated, giving concentrations in treated waters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s at some plants. Softening filters gave waters with Ca-concentrations comparable to the softest waters in this study. Adjustment of pH by use of chemicals like lye, soda or lime, modified the consumer water composition significantly, besides raising the pH. It was estimated that drinking water contributed to approximately 2.2–13% of the daily Ca uptake, if the gastrointestinal uptake efficiency from food and water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50%.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for Mg was 1.0–7% and for F 0–59%. None of the studied elements showed any significant time trends in raw or treated water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such as Al, Pb and U were low and did not indicate risks for adverse health effects (ranges; Al: 0.5–2.3 μg L−1, Pb: 0–0.3 μg L−1, U: 0.2.5 μg L−1). 相似文献
68.
通过黑龙滩水库中7个采样点,17个月21个指标的连续采样分析,数据显示出水库中水质理化指标,在水平分布上无大的差异。垂直分布上DO和CODMn变化较大,其浓度是随浓度而降低。其余指标在一年的周期内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除T-P外,水库中其余指标物在Ⅱ级标准内。T-P超标有富营养化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9.
研究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潜在风险,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和作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菏泽油用牡丹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254件表层土壤样品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法(PCA/APCS)相结合的手段解析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借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对该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除Cd元素的平均值高于菏泽市背景值1.44倍之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土壤中Pb、Hg和Cd元素受后期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较大;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来源为自然源、农业化肥源、工业燃煤源和生活交通源,贡献率分别为81.31%、15.45%、2.74%和0.50%;研究区84.25%的点位处于轻微生态风险,而中度风险和强风险点位占比分别为14.96%和0.79%,其中Cd和Hg是研究区生态风险主导元素. 相似文献
70.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黑河流域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西风环流使得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成为黑河流域空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流域内水汽输送以自西向东的纬向输送为主,东边界输出强度强于西边界输入强度,纬向净输入量为负;经向输送为自北向南且在强度上不及纬向输送,北边界输入强度强于南边界输出强度,经向净输入量为正。700 hPa气层流域南部的水汽辐合辐散特征随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为水汽辐散区,夏季为水汽辐合区;流域北部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辐散特征。全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量为997.3 km3,输出量为1 046.1 km3,净输入量-48.8 km3,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流域水汽净输入量呈现增加趋势。黑河流域北部荒漠区年内各季均为水汽输出期,中低层大气(地面~500 hPa)为主要的水汽输出层;南部山区年内6-9月为水汽输入期,低层大气(地面~700 hPa)为水汽输入层,中高层大气(700~300 hPa)为水汽输出层。据大气水平衡原理,黑河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84 km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