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592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614篇
综合类   1426篇
基础理论   14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A vibrant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enters on the merits of the so‐called new conservation. Proponents of the new conservation advocate a series of positions on key conservation idea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 and conservation's engagement with capitalism. These have been fiercely contested in a debate dominated by a few high‐profile individuals, and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existing perspectives on these issues among a wider community of conservationists. We used Q methodology to examine empirically perspectives on the new conservation held by attendees at the 2015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ICCB). Although we identified a consensus on several key issues, 3 distinct positions emerged: in favor of conservation to benefit people but opposed to links with capitalism and corporations, in favor of biocentric approaches but with less emphasis on wilderness protection than prominent opponents of new conservation, and in favor of the published new conservation perspective but with less emphasis on increasing human well‐being as a goal of conservation. Our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bate on the new conservation in the literature and views held within a wider, but still limited, conservation community and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t least one viewpoint (in favor of conservation to benefit people but opposed to links with capitalism and corporations) that is almost absent from the published debate. We hope the fuller understanding we present of the variety of views that exist but have not yet been heard,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one of debates on the subject.  相似文献   
142.
面对石油行业突发事件全过程,利用大数据云处理技术,以应急管理4阶段为划分标准,将云技术运用到应急管理四大阶段当中,为解决缺乏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应急信息搜集不全面、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落后、决策支持模型构建不完善等落后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模式,找寻到一种高效应急管理模式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MTBE在砂土中的静态吸附以及采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GCW)去除砂土和地下水中MTBE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MTBE在砂土中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9618,在砂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吸附热力学符合Linear平衡吸附,吸附系数为0.00306 m3/kg。GCW运行30 h后,地下水饱和含水层中MTBE浓度由500 mg/L降至72.5 mg/L,去除率为85.5%;砂土中MTBE的吸附量由0.93 mg/g降至0.03 mg/g,去除率达96.4%。水平方向距GCW越近,MTBE的去除效率越快,垂直方向位于GCW上部的MTBE优先会被去除,最佳修复时间为运行15 h。GCW对砂土和地下水中高浓度MTBE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4.
针对人们关心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污染影响及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通过目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分析,比较了现有各类空气净化器处理效果,提出过滤、静电及光催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思路,并从安全评估、技术、标准、市场运营等方面提出促进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5.
分析了高原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增压器效率下降、涡轮超温超速等问题,考虑采用自适应增压系统改进柴油机和增压器高原运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VGT)、普通二级可调增压系统(TST)、复合增压系统(C2T)、基于VGT二级可调增压系统(R~2T)几种典型的可调增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和高原应用现状。最后,结合柴油机变海拔和变工况的运行特点,从增压系统结构布置、智能优化算法、控制理论、多系统协同控制和增压器内部流场优化控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压系统高海拔自适应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6.
以水专项在辽河流域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及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为基础,分析"十三五"时期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提出构建成套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大平台、全面建设并优化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行水环境管理的动态调节机制和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水环境管理研究思路,并指出研究应密切结合地方管理,充分发挥地方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为水专项第三阶段"综合调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7.
"十三五"时期,围绕安徽省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紧迫需求.安徽省应重点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地理信息产业、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等领域实施科技攻关.通过完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增加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加强适应新常态的社会发展科技治理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增强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8.
河北平原潮土中微生物对氮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土壤中微生物对氮素降解规律,对于土壤氮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河北平原潮土中筛选出8种高效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所筛菌种进行16S r DNA分析,选出最适菌株通过固定化载体将菌种制成菌剂.探讨了用加入所筛菌种及拮抗菌的菌液和地表水分别滴灌小白菜对土壤中的氮降解产生的影响,并测定土样磷脂脂肪酸(PLFA)的值.结果表明:以硅藻土为载体硝化细菌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8%,硝态氮合成率为205%;以硅藻土为载体的氨化细菌氨氮合成率为1 711%,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硝态氮降解率达到367%.加所筛菌液滴灌对土壤总氮和氨氮的降解效果较好,硝化作用也较强,加菌后土壤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加,且更快到达峰值.对不同土样不同时间磷脂脂肪酸数据分析发现,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均产生了1次峰值,且加入所筛菌的先到达峰值.对于任丘和阜城土样来说,加入所筛菌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相应增多,对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所改善,微生物也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49.
H2S匀圆杂选择性催化氧化工艺及催化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郑平  窦广玉  张鑫  曲思秋 《环境科学》2012,33(8):2909-2916
论述了石油流化催化裂化烟气中H2S气体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和工艺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目前已发展并投入使用的选择性氧化工艺主要有:Superclaus工艺、Euroclaus工艺、Clinsulf-Do工艺、BSR/Hi-Activity工艺、Selectox工艺和Modop工艺等,各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H2S选择氧化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体系:碳体系、SiC载体体系、分子筛体系、氧化物体系和柱撑黏土体系等.其中碳体系和氧化物体系的研究开展的较早较多,关于分子筛体系的研究近期有所减少,SiC是研究人员认为非常有潜力的一个载体体系,其相关体系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之中,柱撑黏土体系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150.
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建龙  刘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639-2656
核燃料的生产、核电厂的运行、同位素的生产和使用等过程都会产生着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些废水必须经过安全、经济和有效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法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达国家已有应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实例,而我国规模化应用的实例还很少见.本文首先介绍了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组成,分析了各种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化学沉淀法、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生物还原/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蒸馏等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对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简要介绍了放射性废水处理产生的浓缩产物的最终处理处置,对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