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月2日,“中国首起黄河水污染索赔案”经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原告包头市供水总公司与被告内蒙古塞外星造纸企业等三家单位达成《调解协议》,共获得230万元赔偿。这是中国黄河流域水污染方面,第一个受污方成功获得赔偿的案例。此案经诉讼过程达成“调解协议”,为中国水域污染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又一样本,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7):18-18
据悉,一档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类栏目——《环保启示录》,将于7月20日22:30—22:55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正式首播。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在2015年环境权益维护实践情况通报会上说,"2015年是环境公益诉讼元年,经过多年探索和推动后,在立法层面已经基本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社会组织正在以原告、支持起诉方或资金支持方等角色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所谓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  相似文献   
4.
要闻     
《环境教育》2015,(Z1):66-67
<正>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污染诉讼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环保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有法难依的窘境有望缓解。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同一污染环境行为的个人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该司法解释6日起施行。《北京晨报》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形势严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上最具威胁性  相似文献   
5.
6.
论我国就业歧视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视”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不平等地看待”。作为法律概念,歧视存在于一些法律法规中,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具体法律条文对歧视作出一个文意性的解释。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对待,部分公民试图运用法律维护相关权益,一些就业歧视案件开始进入司法程序解决。如被法学界称为“宪法诉讼第一案”的四川大学应届毕业生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一案,“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的安徽某学院环境系的张先著诉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一案。这两起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法学理论界更多地关注两案对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推进,而对就业歧视本身的讨论远不及对宪法诉讼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专家纵谈: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仲裁程序和裁审关系 王文珍:在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仲裁作为诉讼前置程序居于无可争议的中心地位。从当前学术界的讨论情况看,裁审关系的设计、仲裁特色的体现也是热点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末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起,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就开始突破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中,由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局面已然成形。社会的主动参与,不仅表现为传统的捐款捐物,更体现在公益性的组织化运作、志愿者行动、全场景式的新媒体影响。  相似文献   
9.
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新型诉讼形式,准确把握其定义和定位至关重要。现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按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权化路径进行制度构建,其现行定义为特殊私益诉讼,现行定位为环境行政替代工具。这种定义与定位导致其与环境公益诉讼割裂,运行序位上优先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起国家机关角色错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相同,救济和保护的利益均为环境公益,其定义应回归公益诉讼本位;政府在环境公益保护上有着广泛的职权和手段,是环境公共治理的优先主体,仅在少数行政不能的情形下才有借助司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在定位上应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补充机制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作用。据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体系上应与既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置于同一诉讼系属统筹立法,在诉讼序位上应让位于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0.
维权动态     
毛涛 《环境教育》2009,(11):45-45
1、环保投诉热线“12369”动态;2、法学专家关注环境公益诉讼;3、昆明市2009年10月起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4、江西首例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经调解结案;5、全国首例低频噪音污染案:业主再告开发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