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灭菊酯在水稻-水-鱼系统中的动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模拟生态系统试验法,对水田施用速灭菊酯后对邻近水域的污染、水域中鱼类对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浓缩和排除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表水中,残留物浓度随处理后时间而迅速降低。水系中淤泥对水中残留物有明显的吸附净化作用,鱼对水中速灭菊酯残留物的摄取和排除均很迅速。 用二室模型对速灭菊酯残留物在田表水中的消失、用一级输入和输出的单室模型对鱼体中残留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在田表水中,土壤对水中残留物起着强烈的吸附净化作用;在水系中,鱼体中残留物浓度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残留物自身在水中的消失速率,只是在前期同时依赖于鱼体对残留物的排除效应,鱼体的摄入常数只对鱼体累积浓度最大值及到达最大值的时间T_m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沟谷泥石流运动过程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运动过程是泥石流运动力学核心内容之一.以新疆天山公路K630泥石流为原型,选取几何相似比1:650,推导了泥石流质量、固液两相流速和泥石流冲击力相似比,以流通区为核心,建造了沟谷泥石流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泥石流运动具有显著的阵流特性,阵流间隔时间为10s左右,其间嵌套2~3次弱阵现象;阵流期间,泥石流流速和冲击力均较大;从流通区的源头至沟口,流速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且泥石流体中固液两相流速变化趋势相似,弯道处泥石流超高现象显著;泥石流运动初期由于泥石流体中固相和液相混和搅拌不均匀而呈现稀性泥石流特征,随后粘性特性增强.这些现象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生物稻壳粉、生物稻草粉2种生物有机除草剂对水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生物有机除草剂对水田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生物稻壳粉防效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生物稻草粉防效和经济效益次之。该试验研究为生产有机水稻提供了新的除草方法。  相似文献   
4.
轮作方式对冬水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的冬水田(RF)、水稻-油菜轮作(RR)和水稻-儿菜轮作(RV)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原位观测,其中采用静态暗箱技术观测CH4和N2O,静态明箱技术观测CO2.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方式下CH4的年排放总量[以CH4计,kg·hm-2]RF(422.87±27.1) RR(132.05±23.11) RV(50.91±3.83),其中RV与RR处理较RF处理CH4排放量有明显下降(P0.05);N2O的年排放总量[以N2O计,kg·hm-2]依次为RV(21.38±6.51) RR(20.02±5.23) RF(0.48±0.02),RV和RR处理N2O的排放总量均显著高于RF(P0.05);CO2的年净排放总量[以CO2计,t·hm-2]为RR(-55.43±5.04) RV(-29.1±3.00) RF(-14.08±1.81),RV和RR处理CO2的吸收量显著高于RF处理(P0.05).在100a时间尺度上,全年排放的CH4、N2O和CO2所引起综合GWP(以CO2计,t·hm-2)为RR(-46.43) RV(-22.01) RF(-2.11),表明冬水田转变为水旱轮作系统后能显著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增汇效果,相比于RV处理,RR处理增汇效果更好,即在西南地区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在生态系统增汇上是一种最有效的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水田甲烷排放通量的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土壤和环境因素作了综述。指出用于减少水田甲烷排放的措施不应导致水稻的减产和引起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应开展落干期间水田作为大气甲烷汇的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苏打盐碱土地区水田水盐运移模拟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取生 《生态环境》2005,14(3):396-398
井灌种稻虽然是近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苏打盐碱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但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对土壤盐分状况的长期影响,却缺乏定量化评价。作者选择该区代表性地点,通过田间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种植条件下的水田盐分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研究发现,经过一定开垦年限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下降到1.5g·kg-1左右后,在降水量正常的条件下,土壤盐分已基本达到平衡,不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而进一步下降。相反,如遇干旱年份土壤盐分还会略有增加。需要进一步采取增加排水次数、改善土壤通透性等其它技术措施,才能使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琼北火山岩地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Cr、Pb、Ni、Hg)的累积特征,采集旱地和水田的土壤表层样品,并对样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与水田土壤均呈强酸性-酸性,旱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4.66 cmol/kg)略大于水田土壤CEC(3.42 cmol/kg),表明旱地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优于水田土壤。与海南土壤背景值比较,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d、Cr、Pb和Ni 4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程度较重。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可能同源,且受基性火山岩地质背景的影响较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重金属为轻度污染,而旱地土壤重金属已达到中度污染,尤其是Cr和Ni污染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刘忠翰  彭江燕 《环境科学》2000,21(3):48-48-51
为了解污水土地处理过程中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溶液 P含量和迁移特征 ,在一种特殊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实验装置中进行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水田条件下 1.5m~ 0.5m土壤溶液 P含量极低 (≤ 0.02 mg/L ) ,但在旱地条件下 ,P含量上升至 0.045mg/L~ 0.628mg/L,P素随入渗污水向下迁移距离可达 1.1 m.在低水力负荷率和较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条件下 ,1.3m以下土壤溶液和地下水的 P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  相似文献   
9.
广西高镉异常区水田土壤Cd含量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宋波  王佛鹏  周浪  吴勇  庞瑞  陈同斌 《环境科学》2019,40(5):2443-2452
本研究调查了广西高镉异常区水田土壤中重金属Cd的含量水平,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初步筛查和详细调查两部分,分批次采集高镉异常区土壤样品共912件,测定土壤Cd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水田土壤Cd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初查中自然土壤、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Cd几何均值分别为0. 915、0. 591和0. 593 mg·kg~(-1).②详查中土壤p H为4. 6~8. 7,介于酸性和弱碱性间.若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为标准,平果县、天等县、大新县、隆安县和柳城县水田土壤样点Cd超标严重,融水县水田土壤样点无污染;以土壤基线值为评价标准,田东县、柳城县和融水土壤样点中Cd均为无污染状态;田阳县、平果县、天等县、大新县、隆安县和融安县水田土壤Cd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4. 2%、3. 7%、14. 9%、2. 6%、7. 1%和1. 4%.③9个县市水田土壤中Cd呈现不同级别潜在生态风险.天等县、大新县和隆安县部分水田土壤样点Cd处于高等生态风险,比例为4. 3%、2. 6%、2. 4%;田阳县、平果县、融安县和柳城县水田土壤Cd表现为中-中高等潜在风险;田东县和融水县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研究区水田土壤中Cd整体偏高,长此以往可能会对水稻安全种植产生影响,最终对当地居民产生健康威胁,应引起重视.建议开展对研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和水稻镉累积状况研究,以便科学合理地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沂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嘉善、余姚、德清、余杭4个具有代表性浙北水稻主产区,研究了水田土-水磷素流失潜能及环境意义。4稻区高水平磷肥投入促进了土壤高磷化,土壤Olsen-P积累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浸提磷,并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稻区土壤在富磷化过程中,存在着土壤磷素的农学意义向环境意义方向演变的趋势。在非植稻期,稻区农田水体,包括沟渠水、田表水、排渠水、暗管排水等总磷(TP)平均超过了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其中溶解磷(DRP)占总磷40%;主要是源于绿肥田表水及部分排渠中的溶解磷对稻区外水体构成了直接危害。在非植稻期,因稻区间农耕措施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富磷水平与对应田表水磷素水平不具相关性;在植稻期,施磷措施促进水田土壤富磷,相应地提高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