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起伏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高涨,清洁能源所需原材料的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不平衡加剧,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博弈加剧,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及国际碳中和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及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应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努力重塑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大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安全体系;推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差异小,中东欧国家消费水平高,人口大国、岛屿小国、粮食生产条件欠佳国家消费水平较低。(4)各类用途粮食人均消费量空间差异不大,饲料总量空间差异最大且逐渐增大,近半数国家仍以口粮为主,约25%的国家完成了向相对均衡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升级。(5)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累积贡献率约为43%和57%,中亚、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受消费、人口共同影响,西亚及中东国家多受人口影响,中东欧内部差异大。口粮、饲料累积贡献量占比约为46%和34%,南亚、东南亚国家多受口粮影响,中蒙俄、中亚国家多受饲料影响,中东欧和中南半岛国家多为综合贡献型。  相似文献   
33.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建立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旨在推动国家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建立资源友好型的同盟体系。在我国缔结《巴黎协定》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进程所面临各类环境问题与投资争端随之增多,需要构建新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方式来服务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保护海外投资者的正当权益,维护"一带一路"中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4.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导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发展以及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文中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一带一路指示精神融合西部地区的特有生态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指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把西部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通过一带一路的思想和方针解决了现有改革中的矛盾.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质路线对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各种促进的政策,确定了西部地区生态与绿色发展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重要的人口集聚区。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1995—2017年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沿线国家耕地总量与人均耕地量分别降至6.96×108hm2和2.23亩/人,分别约为全球水平的50%和80%,约80%的国家人均耕地在下降;(2)承载力增至45.95亿人,近90%的国家在提高,但西亚及中东多数国家在下降;(3)地均承载力增至90人/km2水平,约为全球水平的1.5倍,孟加拉国、匈牙利、越南超300人/km2;(4)人粮关系从超载转向临界超载,粮食盈余国家增多,主要为耕地面积广的产粮大国。半数国家土地仍超载,多为气候干旱区与岛屿国家。研究有助于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合作和提高项目建设布局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走出去”企业安全管理新要求的研究,深入剖析海外石油公司在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充分结合某海外石油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良好实践,提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思路。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中东地区海外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湛江市,这座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集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8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于一体,在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杳斗目标过程中,为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陈文静  田竞 《中国安防》2020,(4):107-112
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机构"走出去",中国对外投资设立企业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讨,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境外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然而,由于"走出去"企业机构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工程技术服务、资源开发、矿业开采等,项目分散、点多面广,各企业机构安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人文社会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40.
环境保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议题,它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与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之间的矛盾。仅仅依靠单个政府部门或某一政策,或者仅仅依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倡议与行动,均不足以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跨国环境风险,这将倒逼国内与国际社会提升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构建新型环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地政府不仅要发挥生态环保的示范作用,还要建立横向若干部门和纵向各级政府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环境保护跨国合作制度,鼓励企业、NGO组织与民间力量、智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