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构建NSUSBM-SFA-NSUSBM-Tobit的4阶段分析框架,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DEA技术计算了不可分离假设下城市的生态效率,同时通过3阶段DEA模型,将自然因素引入效率测算中.使用Tobit模型,结合新发展理念,定量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7~2016年间,不考虑各城市环境差异时,长江经济带综合生态效率均值由0.288增至0.617,增幅114.24%,于2011年跨过了0.4的低质量发展阶段,但低于0.8的高质量发展标准,湖南省增速最快,涨幅213.85%;考虑环境差异后,长江经济带综合生态效率均值由0.150增至0.395,涨幅163.33%,其中上海市增速最快,涨幅311.52%,上海、江苏与浙江的综合效率在大部分年份排名前3位,江西、贵州与云南则排名后3位.创新、城乡协调、政府环境投资、引进外资与推进城镇化均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92.
李阳  陈敏鹏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5):2030-2039
利用清单方法核算了1980~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源非二氧化碳(CO2)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情景和农业-环境脱钩状态下长江经济带2030年和2050年的排放情景.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1980~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源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从0.26Gt CO2-eq上升到0.32Gt CO2-eq;2030年和2050年在高情景和中情景2种情景下,长江经济带农业源非CO2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会达峰,江苏、湖南、重庆、云南、湖北和安徽等六省(市)的单位农地面积排放强度将增加;3种情景下,四川始终为单位农地面积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93.
景区发展与其区位条件密切相关,处于优势区位的景区更容易获得优先快速发展。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综合考虑资源、市场、交通及服务四大区位因子,将其视为证据,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进行测度,以I~V级表征区位由优到劣的状态,最后对景区区位与旅游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区位优势等级区域差异化显著,总体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自I至V级,重心逐步向西北方向偏移。(2)各区位因子分布存在差异性,东南地区景区资源区位优于西北地区;市场区位地带间差异最为明显,存在“长尾”特征及陕西“一省独大”现象;交通区位内在差异性与区位优势相仿;服务区位已不再是制约景区区位的主要因子,但就单个省份来看,“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3)与景区旅游发展对比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94.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
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基于GIS平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脱钩模型,以地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分析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及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近15 a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热点分析显示,建设用地增长热点区呈扩散效应,冷点区逐渐缩小。而经济增长的冷、热点区演变格局与建设用地并不同步。2)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经历了“增长负脱钩、弱脱钩”为主—“弱脱钩”为主—“弱脱钩、增长连结”为主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近15 a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整体趋于优化,其中,负脱钩类型的城市数量降低17.76%,而脱钩类型数量上升11.22%。3)脱钩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各时期的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具有弱空间集聚性。总体上,长三角城市群较长江中游、成渝及滇、黔城市群的脱钩程度表现更优。脱钩程度变化机制与城市产业结构、用地效率和用地模式等密切相关。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力度、严格用途管制规则,引导城市精明增长,走内涵式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改变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依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促进协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构建一种量化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建立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以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43个县级评价单元为例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赋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优点合理地确定了指标权重,获得了各评价单元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连云港和盐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9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凸显了当前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发展、工业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治理、流域污染治理、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近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8.
基于水经济学理论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策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当前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指导思想下,具有引领中国走经济绿色发展道路的历史责任。本文基于G20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的水经济学,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结合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分析,提出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作物结构以提高水经济表现、通过优化生产布局调整进出口结构以及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来管理水资源等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八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经济发展及COD和氨氮两种主要水污染排放的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EKC假说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污染物的拟合曲线尚处于上升阶段,未能出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可能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分布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与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各种环境管理和技术手段,促使区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与经济发展的拟合曲线出现转折点,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这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推动这一构想成为现实,必须通过建设硬环境促进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要从软环境入手增进交流互信。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新闻媒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力量,应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愿景,创新传播途径,发出沿线各国合作的声音,讲好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