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1280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0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碳减排压力严峻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选取2011-2019年中国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向推演各城市的CO2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各城市差距逐步缩小,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且各城市差距逐步扩大;(2)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3)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4)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城市层级和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大规模城市,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发挥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2.
方苗  贺义雄  余晓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2):1461-1467+1528
基于农业生产中的6个主要碳源,对2010—2019年浙江省的农业碳排放数量、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分别探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整体均呈波动下降态势,最大农业碳排放源为柴油。(2)浙江省各地级市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高碳排放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排放区集中在浙西南和湖州地区。(3)农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以强脱钩为主。(4)在驱动因素中,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其中劳动力规模的作用最强,而经济发展水平则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两批低碳试点城市(共36个)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5-2011年间的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数据总结其碳排放水平,从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全国范围内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通过"十一五"期间碳减排成效和"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并推测了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的碳排放水平。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各城市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平均水平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升高。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低碳试点城市中92%的城市的人均CO2排放高于全国水平。而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逐渐降低,人均CO2排放却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呈U型分布,其中大型城市的人均CO2排放水平最低。同时通过与同类地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试点城市的低碳工作成效和减碳目标普遍优于同类地区。除直辖市外,32个低碳试点城市中28个城市2010-2011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下降幅度和201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节能目标高于所在省份。在城镇化速度继续增加和经济总量保持上升的趋势下,到2015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虽然下降,但人均CO2水平仍呈上升趋势。我国的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94.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水资源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具有更加重要的管理价值,如何依托市场与行政的两手发力,提升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水权交易制度是利用市场与行政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人水冲突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在准市场条件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权交易定价机制已成为实现水权交易制度的核心技术。因此,针对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水权交易定价问题,本文引入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水权价值测度模型,进而引入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准市场条件下的水权交易双层动态博弈定价模型,主要包括买方政府和卖方政府的微分博弈模型,以及买方政府与水务公司的Nash-Bargaining合作定价模型,运用HJB条件求解多利益相关者合作框架下的水权交易均衡水价空间,进而以江西省萍乡市水权交易实践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均衡水价主要受上级政府协调能力k、水量需求系数β影响,且均为正相关,针对萍乡实践而言,由于水量需求主要体现在中长期发展规划阶段,上级政府协调能力显著性强于水量需求系数;均衡水价随着上级政府协调能力k值增大呈现由快转慢再转快的趋势,整体服从逻辑函数分布,均衡水价随着水量需求系数β的增大呈现由快转慢趋势,整体服从对数函数分布,针对萍乡实践而言,水权交易中市场与行政力量的两手发力存在稳定状态,二者缺一不可;随着议价能力系数提高,Nash-Bargaining的水权交易价格随之升高,表明政府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水价具有直接的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水源地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的重要空间载体。伴随城市化的快建发展,城市水资源供求压力日起紧张,城市水源地在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城市化过程中的水资源需求变化出发,揭示水源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评析我国水桓交易的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水源地建设保护过程中水权交易的走势判断。  相似文献   
996.
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稻田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5~2009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自1995年以来,湖北农地利用碳排量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2)区域差异明显:农地碳排放总量,江汉平原、鄂东北地区高,鄂西、鄂东南地区较低;农地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即鄂东>鄂中>鄂西。进一步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可见近些年来农地利用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97.
在"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现实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碳排放行业的环境公共支出力度。本文根据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政府支出和碳排放的双向作用机制,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联立方程模型中引入政府公共支出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既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能够发挥减排效应,又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发挥间接作用,间接效应的强弱和方向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均值收入水平下,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正向的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总效应为正,不具有减排效应。此外,我们计算得出CO2倒N型曲线的转折点为720元和271 445元,到2011年我国所有省份都处于CO2倒N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人均收入提高会直接增加碳排放,并且离跨越转折高点还有较远距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物质资本、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都对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会加剧地区的碳排放污染;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下会增加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从而减缓碳排放进程。因此,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亟待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对中国实施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寻求经济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中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大气总量控制下的排污交易的试点工作。这篇文章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二氧化硫排污交易项目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污交易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关于排污权交易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机制等方面讨论中,提出应按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排污权交易政策,发挥其在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的特殊作用;排污权初始分配应实行偿形式;其交易适宜在较大的总量控制区域;政府在交易中可抽取一定比例排污权作为“交易税”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00.
陈峰 《福建环境》2003,20(5):7-9
排污交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排污交易的起源和特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交易方法和在福州市实施排污交易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