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371.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runoff from a subtropics urban catch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noff from a 0.14-km^2 urban catchment with separated sewer in Macau was investigated.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runoff were carried out on five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August to November, 2005.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pH, turbidity, TSS, COD, TN, Zn, Pb, and Cu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N and COD are the major pollutants from surface runoff with mean concentration of 8.5 and 201.4 mg/L, both over 4-fold higher compared to the Class V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developed by China SEPA.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 (EMC) for major pollutants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between rainfall events. The largest rainfall event with the longest length of antecedent dry weather period (ADWP) produced the highest EMC of TN, TSS and COD. From the pollutographs analysis, the peak concentration of TN precedes the peak runoff flow rate for all three rainfall events. The tendency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SS, turbidity and COD changing with runoff flow varies between rainfall ev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S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hysical treatment process to control the surface runoff in the urban catchment.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parameters with TSS,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SS, TN and COD was expec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 in term of first flush is the one with the strongest rainfall intensity and longest length of ADWP. TN always showed first flush phenomenon in all three rainfall event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urface runoff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rface runoff should be dealt with for controlling TN losses during rainfall events.  相似文献   
372.
文章基于东部湖区142个湖泊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选取富营养化的原因变量和响应变量,采用叶绿素a六段分级的方法,得到东部湖区各指标富营养化控制的分级标准值,与GB3838-2002中的各指标值相比,所得到的分级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值均超过III类水标准,这为东部湖区湖泊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3.
冠层结构对亚热带常绿林光能利用效率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方法可以使用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在叶片尺度表征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动态变化,但在冠层尺度上,森林植被冠层结构是影响LUE估算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东省鼎湖山森林生态试验站自动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光谱反射数据,分别计算常绿阔叶林PR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优化比值植被指数(MSR)。基于通量观测计算的LUE,分析不同表征冠层结构的植被指数对于LUEPRI拟合精度的影响,并利用不同类型植被指数的组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型植被指数与冠层尺度PRI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MSRPRI相关性较为显著(R2=0.40,P<0.01);(2)在植被冠层密度较大、LAI较高(即高NDVIMSR)时,PRI对于表征LUE的动态变化更具优势;(3)利用NDVIEVIMSRPRI所构建的估算LUE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18.14%,对于冠层结构变化活跃期(1-5月),能将LUE估算精度提高54%。研究认为利用冠层结构参数能够进一步改进PRILUE的估算精度,提升遥感精确评估亚热带常绿林生产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4.
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秋季沉水与浮叶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度及水体理化性质,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湖水总氮、总磷、透明度与叶绿素(Chl-a)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湖湾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其分布频度在4.8%~95.2%,并以马来眼子菜分布频度最高.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水体营养盐含量、理化因子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区湖水不同形态营养盐含量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总氮与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低约39%与51%.此外,蓝藻水华首先会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堆积,且沉水植物生长优势区蓝藻水华堆积程度要高于浮叶植物生长优势区,表现为该区域Chl-a平均浓度最高,达11.15mg/L,而浮叶植物区Chl-a平均浓度为9.98μg/L,无水生植物区的水华堆积程度最低,其Chl-a平均浓度为7.19mg/L.因此,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亦不同.  相似文献   
375.
王超  叶秋  贾伯阳  何文战  党超军  黄燚  杜浪 《环境科学》2022,43(3):1346-1355
城市地表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由于地形特殊,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污染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通过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支流地表水和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地表水、沉积物样品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清水溪地表水属劣Ⅴ类,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属严重污染级别.在所有水质指标中,NH+4和TP超标最为严重.清水溪地表水水质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降雨期优于非降雨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尾水/支流汇入和河流自净能力共同决定了营养元素在清水溪干流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源头污水直排和中下游的污水溢流等点源污染是清水溪干流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河底沉积物在河流处于不同的水量条件下会发生营养元素“汇”与“源”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出内源污染的复杂性.支流/污水处理站尾水汇入的稀释作用,以及由于山地河流地表水中高DO导致其较高的自净能力,使得干流地表水水质向下游有逐步改善的趋...  相似文献   
376.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森林和草地在亚高山带的阴阳坡上形成的交错分布现象,呈一弧型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生理生态因素之后,重点从火的作用、放牧作用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带植被地理格局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植被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中火灾的作用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人口迁移压力作用十分明显.在这一弧形区域内,林线以下的亚高山灌丛或草甸多属次生类型,人类有目的的烧荒和长期放牧阻滞了植被的顺向演替,维持了亚高山(灌丛)草甸的偏途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377.
当前西部山地区域小城镇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并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所采取的非生态化行为愈演愈烈,山地生态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因此当前在西部山地小城镇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双重挑战。通过分析西部山地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现实,指出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小城镇经济模式选择所应具有的生态化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西部山地小城镇经济模式生态化的对策,应致力于转变传统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以现代产业化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78.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草地封育过程中土壤种子库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6年和2007年,分别选择放牧、封育1年、封育2年和封育3年的退化山地草地,采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对土壤种子库的时间、空间分布进行测定,旨在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草地在封育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序列上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封育年限的推移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F=73.107;P=<0.001).植物种群土壤种子库密度随封育年限的推移,多年生植物种群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P=<0.001),一年生植物种群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现降低(P=<0.01).(2)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0~5 cm土壤层(含凋落物层)>5~10 cm土壤层>10~15cm土壤层,种子密度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3)土壤种子库时间序列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为,0~5 cm土壤层中种子库密度随封育时间的推移呈显著下降趋势(F=43.758;P<0.01),5~10 cm土壤层中种子库密度随封育时间的推移呈显著增加趋势(F=6.435;P<0.05),10~15 cm土壤层中种子库密度随封育时间的推移呈显著增加趋势(F=6.620;P<0.05).  相似文献   
379.
吴建国  苌伟  艾丽  常学向 《生态环境》2007,16(3):1000-1006
水热因素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沿的典型山地,对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敏感和脆弱,为了定量确定祁连山土壤氮分解对水热因素变化的响应趋势,在人工气候箱内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培养土壤,分析了祁连山高寒草甸、山地森林、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土壤氮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和土层的关系。结果显示:以土壤氮矿化量极差计,海拔高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湿度;以土壤氮矿化比例极差计,温度和海拔高度影响较大。海拔高度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显著(p<0.05)。除湿度外,其它因素对土壤氮矿化比例影响也达到显著程度(p<0.10)。35℃下土壤氮矿化比例显著比5℃下高,而不同湿度下土壤氮矿化及其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海拔高度3000m和3300m处土壤氮矿化量比2800m和2200m处高,2800m处比2200m处高,3000m处土壤氮矿化比例显著比2200m和3300m处高(p<0.05)。森林和干旱草原土壤中氮矿化比例较高,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中较低。以土壤氮矿化速率计,5℃升高到15℃下和15℃升到25℃,Q10较低;以土壤氮矿化比例计,5℃升高到15℃下,Q10较高,15℃到25℃较低。研究结果说明高寒草甸和山地森林土壤氮矿化量较高,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氮矿化量较低;森林和干旱草原中土壤氮矿化比例较高,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中较低。  相似文献   
380.
重庆喀斯特山地土壤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壤种子库对岩溶山地退化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萌发法,比较了重庆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点。喀斯特山地各植被类型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每个40cm×25cm×15cm土柱内储藏有227.4~454.8粒种子,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乔灌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土壤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陡坡开垦)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坡度、溶沟、溶隙等土壤分布环境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喀斯特山地的种子密度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种子密度在不同地点及植被类型间相差很大,生境异质性是种子库分布模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