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43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统计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经济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就业-产值结构偏离趋势。采用shilt—share方法分别对西部大开以来内蒙古、西部和全国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比较分析发现,内蒙古的结构红利不显著。因此,近年来内蒙古经济虽有良好的增长绩效,但其资源依赖型增长正通过价格机制和制度效率两个途径制约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变迁,即存在潜在的资源诅咒问题。  相似文献   
52.
黄娟  喻继军 《绿叶》2012,(7):97-10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相应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必然呼唤文化产业发展。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等鲜明特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要看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文化建筑、生态文化演艺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53.
周立 《绿叶》2012,(11):8-15
农业是唯——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行业,农业逻辑应该是市场逻辑服从于社会逻辑,社会逻辑受制于自然逻辑。但在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体系的逻辑发生了倒置,市场逻辑脱嵌于社会逻辑,凌驾于社会逻辑和自然逻辑之上。这种倒置诱发了农业多功能性丧失、农产品安全危机等问题,也诱致了"一家两制"等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催生了多元化农业的潮流。然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根本方式,还是在于如何认识和恢复被倒置的农业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54.
钱桂林 《环境教育》2012,(12):16-16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给力。那么,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呢?  相似文献   
55.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  相似文献   
56.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我国经济与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曼菲  关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80-882,879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其组合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从产业结构视角研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可从根本上阐释经济—环境—资源的矛盾。从产业结构的角度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含义,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以1996年以来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处于较低层次。产业结构发展程度与资源环境利用的有效性存在密切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7.
罗芳  程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95-898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小城镇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好小城镇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问题,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江苏苏中通州二甲镇产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58.
以1999—2009年为考察期,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与区位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的组合情况,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定位,有助于调整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缩小城市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59.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60.
蔡仲黎 《青海环境》2010,20(3):122-124,128
"十一五"以来,海东地区环境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因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全区环保工作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根据工业污染调查资料和数据表明,该区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关系。改善环境质量,就必须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同时推行和推广企业清洁生产,采取点上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辅以末端治理,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