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436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受冲击较大,影响了全省经济发展,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压力日益加剧。本文运用区位商和经济增长贡献率对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19个污染密集型产业中近三分之二的产业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平均贡献率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贡献率。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节能减排的结构性阻力,加大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在对环境规制基础、外商直接投资流向、贸易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口就业压力等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山东省应完善环境规制制度和产业政策体系;调整完善外资、外贸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多种政策配合使用来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22.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长464 678万t,其中,经济总量效应531 337万t,产业结构效应49 887万t,能源消费强度效应-223 940万t,能源消费结构效应107 395万t,诸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4.3%,10.7%,-48.2%和23.1%。产业结构变动驱动了碳排放增长,尽管它不是最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耗能产业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增加或减少2.2-2.9亿t。依据对高耗能产业结构变动值的预测,到2020年,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约为-5亿t,占期间碳排放增量的-15%。这表明,与此前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情形相反,未来产业结构变动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723.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提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结合产业结构、汽车保有量、国家政策措施等,通过城乡NO2浓度差异的排放源分析方法提取能源金三角(EGT)地区2005~2019年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区域大气NO2浓度驱动因素.结果表明,EGT煤炭化工源NO2浓度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1(P<0.05),说明本文方法所提取的长时序煤炭化工源NO2浓度能有效地指示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措施变化.NO2浓度从2005~2011年的90.56molc/m2增加至2012~2015年的720.77molc/m2,再下降至2016~2019年的247.36molc/m2,反映EGT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小规模、中污染的点模式逐步发展成大范围、重污染的粗放模式,再到大范围、低污染的精工模式.与京津冀、华中、长三角等地区相比,EGT交通和工业排放对城市源NO2污染贡献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OMI相比,高分辨率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能在短时序上提供丰富的影像细节信息,且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有望增强长时序大气NO2污染的精准监测.  相似文献   
724.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总量与强度双控制,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污染物和碳排放量较大,寻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对区域绿色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为对象,对全部经济门类的产业结构开展实证研究,运用多准则决策模型和情景分析法,以能源、水资源、4种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模型,将各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程度作为决策变量,筛选出产业结构调整平稳、减排幅度大的调整方案. 制造业作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贡献了较高比例的污碳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 4.5%、5.5%、6.5%三种年均经济增速情景下宁波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潜力分析显示,2020—2030年预期可实现累计97%的经济增长,且能满足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限制. 面向2030年提出宁波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建议严格控制高排放制造业的准入门槛,提升第一产业和采矿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等存量行业的减污降碳,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725.
正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资本5.55亿元人民币。环保集团主营业务为污水处理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同时兼营污水处理药剂生产销售、社会化运营服务等业务。环保集团在沈阳地区现运营及在建的污水处理厂13座,日运行及在建规模超过210余万吨。除主营污水处理业务外,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环保新型材料研发生产及污泥处理与利  相似文献   
726.
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和无序扩张引致了大量的碳排放,激化了土地利用与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体现政府意志与市场配置的综合手段,土地出让市场化能否兼顾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议题。该研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及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视角研究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及多层作用机制,并在现实情景下对其长期作用效果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碳排放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提高1个标准单位,碳排放降低0.243个标准单位;②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份额(高级化数量)失衡、推动产业结构高质量化(高级化质量)提升对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抑制作用,三者均表现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土地出让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作用最大,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对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③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惯性效应,上一期碳排放增加1%,当期碳排放将增长0.399%左右,同时土地出让市场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的作用效果存在动态性和延续性,长期内土地出让市场化依然能够通过直接效应和中介变量传导的间接效应显著抑制碳排放。因此,政府有必要继续扩大土地市场化出让范围,通过灵活性、前瞻性的市场化机制促成土地和产业之间的横向适配及产业结构朝节能减排方向纵向提升,从而建立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碳减排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相似文献   
727.
中国城市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目前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指出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不断吸引民营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参与,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28.
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水平 实现能源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城的环境问题,指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29.
合理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影响深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郑州市其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其产业结构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城市环境的改变以及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0.
探索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10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值法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支撑力3方面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上升态势,存在下游>总体>中游>上游的特征,区域差异则存在下游>上游>总体>中游的空间异质性,且差异的主要来源于上、中、下游的地区内部差异。(2)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级递增的空间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服务化均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是在工业集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政府干预诸多因素交互叠加、循环累积作用下形成。为实现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