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38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周 《环境教育》2009,(3):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2.
73万人口,1113平方公里面积。有铜都之称的铜陵是安徽省17个省辖市当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小的地级市。作为中国最早的产铜地,铜陵曾出产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因铜建城、因铜兴城之后,铜陵发展的下一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3.
公共汽车(又称为公交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地域的不断扩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公共汽车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4.
王长友 《安全》2008,29(11):42-4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公共安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基于TM与MODIS遥感数据的农业旱情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基于TM和MOD IS遥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确定了研究区旱情等级。首先,将其与遥感解译获得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到受灾冬小麦空间分布图;然后以1 km的距离在受灾冬小麦周围做缓冲区,并与通过人口密度模型获得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出受灾人口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构建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得到粮食产量。目的是从粮食产量和作物受灾影响人口两个方面对农业受干旱影响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1)春季受灾面积小,仅占16.4%;(2)旱情较轻,以轻旱为主,占受灾面积的89%;(3)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3 965.0 km2,受灾面积约606.3 km2,主要位于唐山市和保定市;(4)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精度达到了87%,冬小麦产量约为11939247 t,单产约为498.8 t/km2。  相似文献   
66.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调研数据,构建包含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功能活动和自由程度的可行能力框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水平对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社会机会、政治参与和心理感受等福利状况的改善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逆城镇化倾向。其中,职业培训、子女上学情况和政治参与状况的改善对降低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最为明显,表明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群体的福利诉求已经从早期的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转变为社会机会和政治参与。农业转移人口不仅关注自身的社会机会,同时还关注下一代的社会机会,表现为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为子女争取更好的上学条件提升代际的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的分组计算表明,福利对逆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对于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群体更为显著。高收入群体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导致其对于福利的诉求更强,因此福利水平改善可以明显降低其逆城镇化倾向。而低龄化群体大部分为第二代农业转移人口,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更接近于城市,留在城市的意愿强烈,因此其福利水平改善也可以显著降低逆城镇化倾向。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剥离和户籍绑定的福利制度,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对城市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应针对重点福利诉求和群体制定倾斜性政策,重点解决职业培训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优先满足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市福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67.
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特征,通过构造一个包含城镇和农村经济产出的社会福利函数来分析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并基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实际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统计中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城乡收入差距并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与检验。静态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和人口流动显著地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二者的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确具有收敛效应,即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政府主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会降低,同样随着政府主导的提升也会降低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这种影响关系在分区域的回归中依然成立,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动态研究发现全国和分区域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全国层面政府主导显著地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人口流动及其与政府主导的交互项则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分区域来看政府主导和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应设置单一的政策目标,需要建立多方面的政策配套体系,逐步矫正政府主导型经济中造成的政府职能异化,精准识别地方财政收支量的规模和结构条件,扩大涉农业务投资的规模,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藩篱,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就业和城镇化迁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性制度安排,旨在加强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供给,实现城乡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68.
资源禀赋对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是其基本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要素构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但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是"福"是"祸"尚且存在着较大争论。基于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两大时代背景,本文运用城市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矿产资源对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影响,但资源丰裕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资源丰裕地区而言,资源是内生的动力因素,既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同时又作为具有稀缺性的商品获得产品收入,由此对本地的产业结构产生根本影响,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非资源型省份来说,资源是外生的,只是作为外购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资源在这些省份并不构成相对独立的驱动力。在此前提下,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出现了明显差异: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力量在资源贫乏省份的作用明显大于在资源丰裕省份中的作用;而资源禀赋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资源丰裕地区中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发展动力的内在差异性,同时也使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9.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在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汇总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发展形式单一;城镇化率内涵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城市发展"大跃进"现象突出,较少关注民生等问题。以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安全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口安全应该关注于:一定时期内人口要素之间以及与人口要素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相互协调,以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确保国家的整体安全。构建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互动模型,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战略基础与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0.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台风的影响下,2030年上海的脆弱性指数相对较低,主要脆弱区域集中在奉贤和南汇的交界处、崇明县的横沙岛和长兴岛以及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此时,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为62万人,占总人口的1.86%,经济损失为1 152、1 372、1 632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50年,上海市脆弱性急剧升高,脆弱性区域扩大35.46%,分布面积十分广泛,在类似9711号台风的影响下,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达到748万人,占总人口的21.66%,经济损失将高达105 581、151 248、215 959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9.6%。这些结果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对于未来海平面上升潜在影响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