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8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9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162篇 |
综合类 | 420篇 |
基础理论 | 36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354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人口增长是不断扩大的分母,它会使每个人分到的资源份额缩小。影响到水的短缺、粮田转向非农使用、交通拥挤、垃圾围城、过度捕捞、国家公园摩肩接踵、依赖进口石油及其它等,这些都会降低我们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2.
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人口和耕地、草地、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数量增减和相互转化。该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人-地关系平衡模型,对1970~1995年和未来50年全球人口增长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25年来,在人口增长了546%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并没有大幅度增减。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以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为标志的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生产率提高了639%,从而抵消了人口增长胁迫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森林面积相应减少的压力。②未来50年当中,人口将增加74%,达到100×108,人均耕地、草场和森林面积将分别减少到低于013hm2、034hm2和037hm2,在此情况下,由于将耕地面积扩大74%不大可能,现有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能否保持稳定的关键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使耕地生产率提高74%以上。③由于在原有维持土地覆盖变化相对稳定的机制中,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在未来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假定现有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现有耕地生产率水平不变,到2050年,耕地仍能养活比届时地球上预测生存人口还 相似文献
53.
文山州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矿产,森林,水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带来了资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文山州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4.
复杂性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认识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的重要研究手段。论文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地为例,通过构建旅游联系强度模型,建立旅游地空间网络,并运用TOP网络空间分析以及复杂网络理论,揭示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的复杂性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地网络具有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由中心城镇、乡村社区和特色园区共同构成的空间集聚单元,并体现出“邻近连接”与“择优连接”的双重特性;2)旅游地网络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3)每个节点的前三名和前五名旅游联系强度网络(Top3和Top5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较大的集聚系数,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4)旅游地网络是典型的异配型网络,度-度呈负相关,而网络节点的集聚系数与其度值之间存在近似的倒数关系,因此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5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滇池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昆明市委、市政府正广泛动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不畏艰难,苦干实干,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滇池治理.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7.
环境问题是直接影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它的严重性、复杂性,突出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保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市场和政府的利益博奕中,找到突破现实困境的新路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8.
59.
60.
老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础。经济集聚效益与污染物集中排放,这两种"集聚效应"始终是区域工业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老工业区的布局优势,深化河流污染防治是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嫩江污染防治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集中探讨了齐齐哈尔江段在新时期,需重点抓住控源减排、保证投入、科学管理等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嫩江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