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97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科技兴粮,会因什么而架空?是什么造成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我们靠什么才能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高产量当然是种出来的,可是需要谁来种?怎么种?这些种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92.
今天我们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在发展政治学方面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突破那些假借意识形态、政治口号“拉大旗,作虎皮”实则包藏个人或小集团既得利益以吓唬别人、阻挡思想解放步伐的思想桎梏;就是要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种所有制并存,着重研究解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口增长和就业、农村改造和乡村发展、城镇化、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淮阴区空气质量SO2、NO2、TSP的浓度时空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淮阴区空气质量状态存在鲜明的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差异.空间上,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点污染物浓度高.TSP污染物是造成淮阴空气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但其他两种污染物对淮阴区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94.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我省有5400多万农村人口,既是农业大省又是畜牧大省。据有关资料统计,去年我省农村产生生活垃圾1360多万吨,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11.87万吨,农药使用量为8352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13687吨,生猪存栏3122.41万头、家禽存栏65167.02万只、牛存栏871.10万头,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化与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瑞军  魏伟  刘春芳  颉斌斌  杜海波 《环境科学》2022,43(11):5305-5314
近年来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摸清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成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工作.通过省级尺度的碳排放统计数据,综合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将碳排放量分配到栅格尺度,并对中国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从2000~2018年,中国的CO2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率呈现放缓的趋势,碳排放年均增长速率由2000~2010年的9.9%下降至2010~2018年的7.4%.从空间分布来看,无碳排放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无人区及东北的林区和山区,低碳排放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中小城镇地区,高碳排放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华中、东部沿海以及西部的省会城市及城市群附近;②碳排放在地级市尺度上存在高值聚集或低值聚集现象,且该聚集现象整体趋于稳定,在2005年之后有所加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连片地区和海南岛,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低集聚区开始破碎,规模减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太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且规模在逐步加强巩固;高低、低高集聚区则主要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邻近城市;③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碳排放量相对稳定,碳排放发生较大变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外围地区,即存在中心城区碳排放无变化,外围区域碳排放变化的圈层结构;④在2000~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整体上遵循一个由"低排放-低收入"转向"高排放-低收入"再转向"高排放-高收入"最终转向"低排放-高收入"的发展规律.从整体来看,中国碳排放的增速在放缓,在实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需求情况所面临的碳减排任务与压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应分地区和分行业实施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96.
江河水     
正水,是生命的源泉;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工农业用水的激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枯竭,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威胁。令人忧心的是,有限的生命之水正经历着严重的污染和毁损危机。作为世界缺水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1/4,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3千万人和几千万牲畜吃水困难,3亿多人喝不上健康、卫生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997.
人口是社会的基础要素,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对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综合运用灰色、阻滞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回归分析四种数学模型对青海省2013--2030年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青海省总人口将继续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年平均人口增长率8.77‰,2020年青海省年末常住人口将达到621.11万人,2030年将达到676.25万人.针对青海省的省情和人口发展形势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未来文明变革中的宏大趋势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讨论的城市化进程、空中交通发展、公共网络、制度变迁和自然环境,被广泛认为是影响2050年前后人类文明状况的基本要素,共同决定着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从4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本质的创新是改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和谐关系,中国将人口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跨世纪的国略。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提示了人口、环境一发展变得和谐的现实可能性;判断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可由5个基本要素衡量,其社会应具备5个特征,以朝着更加均衡、和谐、互补的方向进化;指出要持续发展的中心矛盾是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2)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3)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4)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