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既要完成从“唯GDP论英雄”向“绿色GDP论英雄”的彻底转型,更要完成划一的“绿色GDP论英雄”向分类的“绿色GDP论英雄”转型,而且要完成从分类的“绿色GDP论英雄”向“幸福指数论英雄”的转型。  相似文献   
42.
水泥工业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主要排放源,利用碳排放数学模型计算2001-2010年我国水泥工业碳的排放量,分析碳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泥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与水泥产量和排放强度呈线性关系。"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由0.69 t/t下降到0.65 t/t。万元GDP碳排放量2008年达到最低值为0.295 1 t,平均每年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2.85%。水泥工业十年间实施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措施,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3.
从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和安全生产状况变动的一般规律分析入手,提取了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指标GDP和安全状况指标十万人死亡率,分析了其历史发展过程,并从GDP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不仅表现出发达国家成长阶段的一般规律,也有其自身特点,各项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的伤亡主体锁定在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这一群体,这使得我国安全管理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呈现出沿海地区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的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第二产业仍高达50%以上,我国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面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4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18-I0014
全国上半年单位GDP能耗降3.4% 今年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45.
12月11日,第五届江信国际论坛暨国盛证券2012年大型投资策略报告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做了“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展望”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对2012年的宏观经济做了展望,他认为2012年GPD和CPI组合将回归历史常态,GDP和CPI的组合将由“10+2”时代进入“8+4”时代,即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将逐步进入GDP维持在8%左右震荡,CPI保持在4%左右的时期。  相似文献   
46.
用1991~2005年间喀什地区的环境经济数据,通过对人均GDP数据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构建了喀什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环境指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地区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较低。从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趋势来看,大气中的污染物与人均GDP之间的EKC曲线的变化类型可分为3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GDP与水污染指数的拟合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从相关系数来看,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呈弱的正相关关系;从近似函数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来看,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出典型的"U"型曲线。  相似文献   
47.
9月16日,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指数》。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复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273个城市资源环境消耗总体水平有所降低,资源环境效率显著提高,平均达到1.60元/立方米,比上年1.05元/立方米平均提高52.3%。  相似文献   
48.
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小区域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粮食安全相关指标的变化呈一定阶段性,长时间序列的数学规律并不突出,不利于规划工作的展开。论文基于昆山市的研究,提出谱系聚类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聚类结果有效性的量化判定标准并对聚类法运用准则做了深入的探讨。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昆山的粮食安全相关的社会经济指标变化确实呈明显阶段性;与利用全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的模型相比,运用谱系聚类的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都有明显优势;至2015年,昆山市粮食自给率将下降至6%,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降低至0.022 hm2。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比及讨论,文章认为,谱系聚类法运用于小区域粮食安全预测,方法可操作性强,结论科学性显著。  相似文献   
49.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以人均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产业分解和对泰尔指数进行地区分解,深刻分析了1990~2004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地区构成和产业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制造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逐渐沦落为以农业与采掘业为主的外围区域,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也由此持续扩大。基于此,认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50.
城市作为节能管理的基本行政单元,在国家节能战略和节能政策的实施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中国城市节能目标的制定缺乏定量分析工具、主观性强。“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目标,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中止供暖”等极端节能现象,节能的社会成本偏高。另一方面,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巨大。2009年在有观测值的214个城市中,单位GDP能耗平均值为1.43吨标煤/万元,最大的是石嘴山市的6.75吨标煤/万元,是均值的4.7倍;最小的是汕尾市的0.528吨标煤/万元,仅是均值的36.9%。“十二五”期间,为了完成国家节能任务,探索城市节能分类管理、科学化管理新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