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3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13篇
综合类   930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科学评估土地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实践,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要求的重要手段。城市增长边界是统筹城市开发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针对以往划定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反规划理念,以2005—2015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耦合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与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结果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衡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25.71亿元下降到24.75亿元,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价值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城市刚性增长边界面积为17 325.72 hm~2,主要沿湘江及其支流蒸水和耒水分布,形成"三廊、三片"的空间结构。(3)2030年城市弹性增长边界面积为20 238.57 hm~2,空间形态呈"一个中心区、多个组团"分布。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限制开发条件后,研究区生态用地得到更多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基准情景高0.61亿元,更利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发展。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用于科学评估城市扩张的生态成本,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为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专项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2.
123.
农地选择价值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估农地总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的选择价值,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选择价值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选择价值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成果也有差距。国内学者将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遗产价值三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研究方法也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学者偏重于将选择价值单独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选择价值的概念、内涵及估算方法,并将选择价值应用到是否保护资源以及是否进行投资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当中。可见,国外对于选择价值的研究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应在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上吸取国外的研究经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土地价值评估的研究中去,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生物资源价值估算方法的日益成熟,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估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运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碳税法等方法对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环境调节功能和文化社会功能等直接与间接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和多重服务价值,总价值为112.39×108元。其中,生态环境调节与维护功能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48.98%;其次是物质生产与供给功能,占29.1%;文化社会功能最小,占21.91%。通过对9项子功能进行评估得出,调蓄洪水的功能价值最大,约占26.23%,供水功能其次,约占24.56%,气候调节功能,约占18.23%,科研教育价值约占13.16%,植被资源生产功能价值最小,约占0.09%。此项研究首次定量评估了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太湖湿地的价值,有针对性地保护太湖湿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征鲜明,共有15类岩溶为主的地质遗迹类型,其中岩溶洞穴、天生桥、天坑和天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最具典型性和稀有性,拥有世界级景观、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但地质遗迹资源自身价值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代表旅游开发的价值。衡量其旅游开发价值,必须从旅游者消费需求角度出发,考虑旅游安全、交通、服务、体验、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6.
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有利于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在理解湿地管理决策机制的基础上,用CVM法对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利用415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长沙市居民对于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调查数据主要来自长沙市五区。研究表明: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被访者的社会经济特性、被访者对湿地的了解程度、被访者在湿地的休闲时间、湿地的距离远近等;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为0437 6亿元/a,其中存在价值为0253 8亿元/a,遗产价值为0096 3亿元/a,选择价值为0087 5亿元/a。所计算出的非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将随之增强,对于湿地生态资源的支付意愿也将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7.
垃圾分类处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对垃圾处理服务变革方式进行了探索,并陆续开展了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成效甚微。本研究在价值共创理念的基础上,探讨民众在垃圾处理服务变革中的感知价值类型,并分析价值感知的前因和结果变量在其中的作用,即观察价值影响因素、民众感知价值和其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本项研究发现,民众的感知价值包含功能价值、社交价值、利他价值三个类型,感知价值能有效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支持行为。政府与市民的双向沟通、服务变革的实施环境氛围、民众对服务变革的公平感知及其变革意识,可以提升民众的感知价值。最后,研究提出了推进垃圾处理服务变革的社会营销策略,建议政府明确各方定位,并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方案,实现精细化城市管理,着力提升垃圾分类服务变革的功能价值、社交价值和利他价值,调动民众积极参与,同时重视民众公平感知,维护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28.
作为一项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湖北省75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采用Ordinal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2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3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认识和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各种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对各类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价值变率模型,对各类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对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土地利用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1996~2006年耕地、未利用土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1996~2006年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7 214588×108元上升到2006年的7 305018×108元,增加90431×108元,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增加,而农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则继续减少;(3)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较大,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丘陵区所提供的较少;(4)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价值变率反映林地面积的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0.
环境健康价值评估中的年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健康价值评估研究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环境政策效益评估中是否应该赋予老年人较低的统计寿命价值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且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MNL模型对北京市约500个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了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风险减少的支付意愿,针对中国人群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总体样本中设置年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变量系数的符号均显著为负,即年龄因素对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支付意愿相对越小;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分组样本结果显示,统计寿命价值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统计寿命价值在中国存在"老年折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中如何考虑年龄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