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2.
3.
梁柱 《环境》2005,(4):76-76
生态补偿,对不少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今年全国“两会”对环保问题非同寻常的热议,使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生态补偿的提出,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一问题如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生态补偿机制如能得到有力的贯彻必将成为社会公平一个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环境不公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坤 《青海环境》2003,13(4):145-146,15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环境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程。人们看待环境问题也由单纯关注环境状况到关注社会结构的调整互动与社会过程的重组优化。尤其是东西部的环境关系问题以及江河上下游环境保护与受益补偿问题等。涉及环境公平的问题成为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中的一个严肃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概述,从物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取向,对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进行反思,提出了建立环境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行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不合理,费用扣除标准简单及税率设计有欠公平等,从而造成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功能缺失.为此,改革课税模式、健全费用扣除、加强税收征管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文代写代发的产生根源在利益。其最大的危害是破坏了学术公平原则,制造了大量假冒伪劣的学术成果,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这是学者对良知的出卖。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代发展的过程。因此.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根据“代际”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公平”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对代际公平的含义、原则进行了探讨。代际公平实现的策略是:基于压力-状态-反应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基于艾奇沃斯方框图分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鉴于客观上当代具有优先权,代际之间在环境污染上则采用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在保证高效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考虑受灾民众行为,进而提高灾民对救援处置效果的满意度问题,结合行为运筹学相关理论和不公平厌恶理论,提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到达时间的风险感知度量模型,以及民众对于所得到的应急物资数量的公平满意度度量模型,构建基于灾民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调度模型,解决应急物资到达时间风险感知、物资分发数量公平满意度等多目标下的调配决策问题;设计基于蚁群优化思想的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例分析对比验证了模型在提升灾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分发策略满意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