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55篇 |
免费 | 1902篇 |
国内免费 | 10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67篇 |
废物处理 | 83篇 |
环保管理 | 716篇 |
综合类 | 5778篇 |
基础理论 | 729篇 |
污染及防治 | 584篇 |
评价与监测 | 30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29篇 |
灾害及防治 | 7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61篇 |
2023年 | 725篇 |
2022年 | 810篇 |
2021年 | 744篇 |
2020年 | 651篇 |
2019年 | 581篇 |
2018年 | 468篇 |
2017年 | 536篇 |
2016年 | 491篇 |
2015年 | 501篇 |
2014年 | 733篇 |
2013年 | 418篇 |
2012年 | 590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508篇 |
2009年 | 520篇 |
2008年 | 475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409篇 |
2005年 | 292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2.
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源扩散模型)和传统风险评价中的多种风险源累积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起以GIS为基础的RHRA(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由该区域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引起的区域人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的致癌风险值为500~1.0×104,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32~85.70.模拟得到有毒污染物产生的健康风险等值线图显示,区域中健康风险的大小与道路机动车流量和工业点源的分布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33.
534.
535.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77%和7%~12%.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536.
Ca~(2+)与Pb~(2+)相互作用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Ca2+浓度增加是否会使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对铅毒性的敏感性升高,以及Ca2+单独减弱铅毒性的浓度范围,选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材料,记录在不同的水化学参数条件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采用相对易于观察且敏感的指标--72 h孵化率进行分析.用Visual MINTEQ2.5.2软件进行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从0.25 mmol/L增加到2.00 mmol/L时,导致了以自由铅离子活度({Pb2+})和溶解态铅总浓度([Pb] T)表示的72 h EC 50的增加(表现为发育延迟),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这一线性关系,可以对Ca2+浓度对铅毒性的影响进行预测.这一结果支持了生物配体模型(BLM)概念的假设,说明在胚胎的表面,铅离子与钙离子可能在传输和毒性作用位点上存在竞争作用.而当Ca2+浓度从2.00 mmol/L增加到4.00 mmol/L时,72 h EC 50 {Pb2+}和72 h EC 50 [Pb] T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537.
选取福建省内22个受人类影响和自然条件改变均较小的水文站控制流域,应用3S技术,对各流域的面积、河长、河流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植被覆盖率、流域平均坡度、平均高程、年均降水量等地理环境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对22个水文站的年最小月流量及多年平均值、变差系数和年极值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多年平均年最小月流量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福建省河流枯水径流流量年际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平均坡度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 0.994;该模型可用于福建省类似条件无资料地区的枯水径流研究。 相似文献
538.
介绍了国外几个主要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模型,以及模型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利用主要扩散模型对于城市道路机动车污染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9.
在现有CO2盐水溶液密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CO2地下盐水溶液密度实验数据,考虑了温度、压力和CO2质量分数三个参数的影响,建立了CO2盐水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30~50℃、10~20 MPa温压范围内准确预测CO2在盐水溶液中的表观摩尔体积,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最大相对误差为0.25%,平均相对误差为0.1%,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现有的CO2盐水溶液表观摩尔体积模型,为CO2地下盐水层封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0.
基于安全仪表系统共因失效机理的定性分析,在单一冲击下的RPS模型基础上,以泊松分布作为冲击的先验分布,建立了多冲击下考虑共因失效的安全仪表系统可靠性模型;采用基于专家经验和估计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出影响系统共因失效的最大冲击因子,为降低系统共因失效对可靠性的影响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将改进的多冲击RPS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结果与β模型和PDS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工程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