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0篇
  免费   1098篇
  国内免费   1497篇
安全科学   2252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670篇
综合类   5526篇
基础理论   653篇
污染及防治   444篇
评价与监测   283篇
社会与环境   1009篇
灾害及防治   746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625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1.
水处理中的絮团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分维数是描述这种结构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固液体系的粘度与絮团分维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絮团粘性分维数的新概念及粘性分维数测定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与常用的质量分维数、边界分维数、面积分维数、体积分维数、表面积分维数等相比,絮团的粘性分维数及其测定模型具有易于测量、可同时表征不同类型絮团、可定量分析絮凝产品组成等特点,从而为絮团形态结构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12.
利用Fe(Ⅱ)EDTA络合吸收-铁粉间歇还原再生脱除NO并回收氨资源的方法,实验研究了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015 mol/L的Fe(Ⅱ)EDTA做吸收剂,在起始p H 5.5、温度323K条件下吸收400×10-6~500×10-6的NO,脱除率95%以上;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过程可用缩芯模型阐释;铁粉添加量与搅拌强度直接决定了铁粉质点数量,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实验中Fe(Ⅱ)(NO)EDTA络合液150 m L,氧气含量为5%时,搅拌速度900 r/min、粒径为0.12 mm的铁粉浓度5.3 g/L、温度353 K、p H=6为最适宜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613.
本文对极端干旱应急管理模式构建及应急水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简要分析了极端干旱灾害的定义和内涵,整理了近年来干旱灾害管理研究进展;以云南特大干旱为例,讨论了极端干旱灾害的形成及影响,并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极端干旱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强调多元主体抗旱能力的积极作用,引入风险管理概念,提出基于多主体合作的极端旱灾应急管理模式;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构建考虑预支付策略下的极端旱灾应急水资源合作储备模型,将其均衡解作为初始值,置入之后的应急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组成极端旱灾应急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从时间效率的角度,依据极端旱灾多主体合作应急管理模式,重构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增设底层响应协调主体,设计并发式信息报送结构,建立极端旱灾应急响应工作流模型;并初步检验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证明该模式具备一定可行性。最后针对云南极端干旱灾害应急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14.
资源禀赋对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是其基本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要素构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但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是"福"是"祸"尚且存在着较大争论。基于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两大时代背景,本文运用城市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矿产资源对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影响,但资源丰裕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资源丰裕地区而言,资源是内生的动力因素,既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同时又作为具有稀缺性的商品获得产品收入,由此对本地的产业结构产生根本影响,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非资源型省份来说,资源是外生的,只是作为外购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资源在这些省份并不构成相对独立的驱动力。在此前提下,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出现了明显差异: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力量在资源贫乏省份的作用明显大于在资源丰裕省份中的作用;而资源禀赋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资源丰裕地区中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丰裕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人口城市化发展动力的内在差异性,同时也使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15.
本文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风电产业所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风电产业内部竞争激烈,外来威胁不明显,替代品威胁力较弱,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生产呈现"技术空心化"。通过对"风电零部件供给-风电整机制造-风电场运营开发"整个风电供需链的分析,认为现阶段制约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不在于风电的制造、生产和运营,而是受制于风电并网的约束。为进一步研究未来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的STA-LSSVM模型,利用1993-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新增容量、累计容量及风电并网新增容量、并网累计容量等数据,预测了风电生产供给与风电并网需求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12-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率逐年上升趋势明显,而风电并网容量增长率则趋于平缓。预计到2014年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缺口将达到4 817.03 MW,需求缺口将愈来愈大,风电消纳远远滞后于风电生产,风电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将更加严重。鉴于此,本文在政策层面上给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国家电网建设。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建设偏远地区电网设施,并建立更大区域的电力市场,在区域电网内甚至在区域电网外寻找风电消纳市场;(2)创新风电并网技术及应用。政府应积极支持风电开发和并入电网所需要的输电投资;(3)加强风电项目风险控制。国家电力监管部门要重视风电场与电网的相互影响,加强监管力度;(4)创新风电利用方式。通过开发供热、农业提水灌溉等灵活用电负荷,促进风电就地消纳和利用。  相似文献   
616.
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2004年和2006年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多选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农合政策与农村居民就医地点选择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在新农合开展初期,新农合对人们的就医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能够起到增加农村居民利用县乡医疗机构的作用。但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政策的作用迅速下降。即便增大新农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补助,新农合亦未能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17.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增长模式转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区别,认为二者本质相同但在创新驱动要素、知识供给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理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引入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为过渡指标,运用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体上,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每增加1%,引起农业经济增长增加0.375%,而环境友好技术推广程度每增加1%,则引起农业经济增长增加0.542%;在短期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在滞后2期与滞后3期才缓慢地显现出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在长期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广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是缓慢且长期有效的,而农业经济增长是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持续的动力,对技术创新的推广起到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从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机制、改革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制度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使得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18.
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社区及微观个体两个维度的数据,对养老保险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地区的农地流转率普遍偏低,且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未覆盖任何养老保险制度,而实施新农保或老农保以及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等养老保障政策措施的社区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因此养老保险等政策对社区土地流转比例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观个体数据表明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行为并不活跃,发生了土地流出行为与土地流入行为的比重均在10%左右,但农民是否领取到了养老金无论是在土地流出还是土地流入方面,都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养老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农民必要的货币支出需要,对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具有替代作用,进而促进土地流转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有养老金的土地转入者家庭生存的担忧又得到有效缓解,又可以促进其大规模转入土地进行开发,促进了土地流转的有效需求,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促进都是十分有效的。农民年龄也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但对土地转出或转入的影响方向不尽相同。年龄较大的农民一般缺乏技能,非农就业就会较少,相对于青壮年可能不愿意土地流转,但对于那些年龄很大的农民来说,受到劳动能力的限制,可能愿意流出土地,而不会流入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一步将社区变量和个人特征变量同时纳入到分层模型内分析可以发现,社区是否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对个体土地转出、是否有养老金对个体土地转入都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也表明本文模型分析结果是较为稳健的。基于这些结论,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很明显的,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19.
开放经济条件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受国际贸易影响愈加明显,作为口粮之一的大米价格剧烈变动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持久-短暂模型(P-T模型)对大米主产国中国、美国、泰国三国大米市场高中低三级大米价格变化的共有因子进行了分析,探索价格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际大米价格间的互动性对我国粮食安全冲击较大,表现为国际大米价格波动显著影响我国的大米价格,其中,中低端大米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而我国大米价格对国际高端大米价格的影响较为有限。相比之下,泰国大米市场受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对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最大;美国大米市场受到国际米价波动的影响也不显著,受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充分应用进口配额调控机制并借鉴粮食强国的生产加工和期货市场经验,不断增强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20.
为探索提高建设用地预测精度和预测方法比较,该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晋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说明三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预测精度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预测中应结合数据本身的特点和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模型;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预测比较,可得到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对于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比较,可以从模型本质特性、数据采用形式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该研究为科学选择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探索预测方法比较提供一种思路,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