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9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830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538篇
综合类   1840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168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330篇
灾害及防治   21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聚碳酸酯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中低应变率范围内的力学性能。方法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和非接触测试分析系统,在不同温度(-45~70℃)下对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应变率范围(0.05~60 s-1)的动态拉伸试验,获得各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结果聚碳酸酯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聚碳酸酯材料在此温度和应变率范围下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温度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992.
文中对建筑施工质量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介绍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和建筑施工质量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然后对建筑施工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进行探讨,探讨了建筑施工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的现状和建筑施工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建筑施工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的预防,通过对建筑施工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成本分析,可以得到在建筑施工中,为了防治生态环境污染,就要加大投资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93.
公路建设企业为了不违反施工中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追加环保投入,购买先进的空气污染物净化设备,这种情况必然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净化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法来稀释公路施工中的空气污染物,通过空气的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用于施工段通风的能耗费用和建设费用过大,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财务负担。采用ESP技术达到了空气污染物高净化度指标,节省了企业空气污染物净化成本费用。由于企业整个施工项目收益会随着净化成本的降低而增加,所以该技术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污染物净化负债的支付、净化收益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随着净化成本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成本控制方法对医疗药品污染物减排,提出基于Hausman检验方法的医疗药品污染物减排项目成本控制模型,促进的医疗药品污染物减排项目转型升级的同时降低成本开销,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构建医疗药品污染物减排项目成本控制的约束参量模型,采用自适应均衡博弈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数学建模,结合描述性统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医疗药品污染物减排项目成本控制的统计分析和稳健性检验,采用Hausman检验方法实现成本控制优化,促进污染物减排项目的转型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95.
在归纳、总结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估算和防治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文章以本溪市为例,采用工资风险法定量化估算了2014年本溪市因PM_(2.5)污染所致的健康损失,并对其2012~2014年期间的PM_(2.5)污染防治行动展开费用效益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本溪市PM_(2.5)污染健康损失为96.320~126.230亿元,占其当年GDP的8.06%~10.57%;相比较2011年,PM_(2.5)污染防治健康效益为44.860~59.380亿元;2012~2014年期间,本溪市PM_(2.5)污染防治总费用为14.664~15.944亿元,效益费用比为3.059~3.724倍。  相似文献   
996.
厘清海域使用金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关系,是实现海域资源价格合理反映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前提。通过解析海域使用金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内涵,从费用构成、评估指标和评估范围等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交集,现行的海域使用金中的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属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范畴,但远不足以反映其全部;当前公众不断提及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金的量值等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全部;国家已征收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补偿费和海洋工程排污费(环境保护税)均是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一部分,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与前者存在部分重叠,与后者相互衔接,但无交集。为科学确定海域资源价格,建议充实海域使用金中的海域自然属性改变附加金,归并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补偿费,同时明确与环境保护税的界限。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改进现有反映单种群增长的Logistic(逻辑斯特)模型,使其能更好地对水动力影响下藻类的种群动态关系进行表征,进而验证水力剪切作用引起的营养盐混合和均化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采用恒温(25℃)和恒定光照(4 0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培养试验,对水华中常见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在水力剪切条件下的种群动态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静止条件,不同的水力剪切(100、200、300和400 r/min)作用均促进了四尾栅藻的增长,并且均存在最大Chla浓度.②结合藻类种群动态增长的Logistic模型和传质理论,构建了水力剪切效应下单藻种的种群动态增长模型(R2>0.95).模型结果显示,水力剪切作用是藻类最大生物量的控制因素.在空间有限的富营养条件下,Chla浓度在体积平均流速为0.101 m/s(200 r/min)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为15 328.2 μg/L,是静止条件的1.75倍,大于其他水力剪切条件,与试验结果吻合,传质系数(kc)对四尾栅藻最大生物量的促进系数(kM)为945.1.③水力剪切主要通过改变藻细胞层流边界层以外环境的营养物质浓度分布,从而对藻类的种群规模产生影响.④水力剪切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在不产生藻类的机械损伤的范围内,藻类种群会达到一个稳定期.研究显示,理论上解释了水力剪切效应对四尾栅藻动态增长的影响机制,实现了水力剪切作用和营养盐通量共同影响四尾栅藻种群增长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2,进水流速为5.14 mL/min,吸附剂投加量为2 g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PBGC-Fe/C对水中Cr(Ⅵ)的最佳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0.72 mg/g;提高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或降低吸附剂投加量均可缩短反应穿透时间和衰竭时间;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为非限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kTh)随着进水流速的增大从1.3×10-3 mL/(min·mg)升至2.6×10-3 mL/(min·mg),随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从2.7×10-3 mL/(min·mg)降至1.4×10-3 mL/(min·mg).研究显示,PBGC-Fe/C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建立1种智能化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针对具体建筑的风险评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消防监测系统,在建筑日常使用过程中通过动态风险评估,实现火灾风险要素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作用,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引入火灾风险定量评估过程,构建火灾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建筑火灾风险的可能性,达到实时监测、动态评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吴爱军  李锐  杨苗 《安全》2019,40(10):34-40
针对安全概念不统一,安全科学与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通过借鉴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学说。建立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模型,阐述了其纠缠机制,明确了一个系统中的安全与危险在不同时段内存在的方式和状态:通常人们所认知的安全或危险均是系统在过去时段内以“一显一隐”的方式塌缩成确定的状态,而在现在与未来时段,它们分别是以“显性”、“隐性”的方式纠缠为不确定的状态;若该系统的“安全与危险纠缠”状态向安全方向塌缩时,系统则表现为安全,若向危险转化时,则系统表现为事故。同时,分析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建立的对安全科学及安全生产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及其未来展望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