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环保管理 | 47篇 |
综合类 | 247篇 |
基础理论 | 35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40篇 |
灾害及防治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析确定了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候因子。根据省内各气象站的常规测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和纳污指数的方法将该省分成5个气候类型区。结果表明,纳污能力以中部地区为最强,占全省面积3/5的南、东、北邻近省界地区较强,豫西山区最弱。 相似文献
92.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马鞍山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DRISI进行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综合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最后,讨论了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皖东地区中药材资源的优势,建立了包括利用价值系数、利用现状系数、濒危系数、栽培系数、分布系数、蕴藏系数6个评价指标的“中药材优先开发”指标体系,据此将皖东地区国家和省规定普查的237种中药材确定为一级优先开发的有6种,二级优先开发的有79种、三级优先开发的有96种,暂缓开发的有56种,最后,以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为目的,将皖东地区划分为低山丘陵药材保护区,浅丘岗地药材开发区,沿湖河药材利用区以及沿淮洼地药材扩大区。 相似文献
94.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2002~2007年陕西省10个市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陕西各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陕西各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采用四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分级,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高级为0.8、中级为0.5、低级为0.2.将陕西省10市按照四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将各市四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累加得到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并利用上述四级分区法形成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相似文献
96.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基本类别及定量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依据区域灾害系统论原理,提出了以灾害强度、灾害势、抗灾力和灾度4个状态参量描述的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状态,建议以之为基础,将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分为灾害强度区划、灾害势区划、抗灾力区划和灾度我划4个基本类别、并结合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定量方法的讨论,以实例说明了上述基本类别类别划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及综合自然灾害区划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地质-生态环境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新概念, 同时也是现代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在分析地质-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演变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索了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结合其自然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形成的综合机制及其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技术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进行综合自然灾害区划,其区划等级体系为3个自然灾害区和9个自然灾害亚区,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退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8.
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农业气候指标及地理分布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在考虑水分供应和植物蒸散的基础上,研究了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农作物旱涝灾动态指标,提出用月气象资料计算旱涝起止日期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并制作了黑龙江省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和综合旱涝区划。 相似文献
99.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