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26篇 |
免费 | 968篇 |
国内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13篇 |
废物处理 | 274篇 |
环保管理 | 2750篇 |
综合类 | 7896篇 |
基础理论 | 642篇 |
污染及防治 | 331篇 |
评价与监测 | 233篇 |
社会与环境 | 1215篇 |
灾害及防治 | 4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90篇 |
2023年 | 471篇 |
2022年 | 586篇 |
2021年 | 605篇 |
2020年 | 518篇 |
2019年 | 354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367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1592篇 |
2013年 | 1055篇 |
2012年 | 1399篇 |
2011年 | 1244篇 |
2010年 | 928篇 |
2009年 | 843篇 |
2008年 | 1127篇 |
2007年 | 1023篇 |
2006年 | 782篇 |
2005年 | 697篇 |
2004年 | 528篇 |
2003年 | 457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324篇 |
1999年 | 224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欧盟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目的从表面上看是应对气候之需,实则是为了恢复经济并抢占全球气候规则制定的先机,国际上对其实施进程持有较大的争议。文章阐述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及财税机制因该机制的出台所面临着的紧迫局面,建议我国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杜绝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加快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碳税立法,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工作,以期加快碳减排的进程,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332.
333.
张家港市作为江苏省化工重点县(市)之一,现有危化品(化工)生产、储存型企业147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100家。目前,该市积极探索化工领域安全监管“325”模式,夯实项目源头、工作机制、化工园区三个基础,抓住人员能力、风险管控两个关键,落实信息系统建设、安全文化宣传、预防机制建设、行政执法力度、危化品综合监管五项措施,切实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4.
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连云港市O_3浓度水平、污染天数变化趋势,利用O_3探测激光雷达开展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连云港市O_3污染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O_3污染最重,年均浓度达170.0μg/m~3,污染天数达47d。矿山设计院站点O_3污染最重,胡沟管理处站点相对较轻,2014~2018年O_3均值分别为166.4μg/m~3和148.0μg/m~3。2018年矿山设计院和德源药业两站点O_3超标天数最多,4月、6月、9月和10月O~3超标天数同比上升幅度较高。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北方污染气团经传输也会抬升连云港近地面的O_3浓度。 相似文献
33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探讨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乡村发展的机理,并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就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①回归分析表明,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②SEM建模分析发现,农村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各构成要素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条件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40,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与基础设施条件之间呈现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8(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0.65(农户居住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和0.54(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软环境方面,乡村文化活动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16;硬环境方面的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与软环境方面的乡村文化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5(环境卫生状况乡村文体活动)和0.31(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文体活动)。研究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助于乡村空间重构、组织重建、产业重塑,有效推动乡村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软硬兼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和丰富文体活动为重点,并同步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和居住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336.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何建坤解振华李政张希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1):1-25
前言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席卷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对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公众健康、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也深刻影响了并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33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全局性意义。“共抓大保护”战略提出以来,特别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以来,各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系统梳理和调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治理成效与绿色发展态势,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和长江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8.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39.
我国过滤式防毒面具检测技术60年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工业经过建国60年的不断发展,为保障人体呼吸防护,免受有毒有害因素伤害,保证生命安全,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过滤式防毒面具工业发展的同时,过滤式防毒面具检测技术也同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