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安全科学   645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774篇
综合类   2488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725篇
灾害及防治   17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81.
在呼包鄂乌城镇群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城镇网络空间格局是保证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以城镇职能强度为切入点,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深入刻画2000—2020年呼包鄂乌城镇体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呼包鄂乌地区城镇综合职能强度差异明显,呈现“四极较强、多星分散”的空间特征,城镇间联系强度呈现由“横置L—横置F—多节点网络”的演变过程。(2)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集宁区和东胜区极化效应明显,造成了区域发展不均衡,城镇等级差异明显。(3)呼包鄂乌城镇群网络密度逐步增加,区域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层现象,城镇群内部联系较弱,城镇职能较强的节点在空间网络中控制能力有待提高,边缘城镇进入网络核心能力较差。基于空间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提出呼包鄂乌城镇群应构建“四极、两翼、五星、多点”的协同发展空间框架。  相似文献   
282.
边境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性,参与旅游是边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基于SLA框架,构建旅游脱贫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模型测评旅游脱贫户生计水平,并基于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提出其可持续生计路径。结果发现:(1)边境地区旅游脱贫户处于维持基本生计级别,离生计可持续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除人均住宅面积外,其他指标均成为旅游脱贫户生计可持续的桎梏。(2)基于五大生计资本,可将边境地区旅游脱贫户分为明星、金牛、金象和潜力4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旅游脱贫户可通过不同路径实现可持续生计。其中:明星区域的旅游脱贫户以“脱贫户主导,政府配合,企业支持”为路径;金牛区域以“政府主导,脱贫户参与,企业合作”为路径;金象区域以“政府主导,脱贫户参与,企业协同”为路径;潜力区域以“政府帮扶,脱贫户配合,企业援助”为路径。  相似文献   
28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代表,其旅游供需研究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通过构建旅游供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9—2019年长三角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三角旅游供需水平整体呈微弱增长态势,旅游需求(0.179)较稳定地低于旅游供给(0.251)。(2)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水平在时间上与增幅具有一致性,即耦合协调水平高的城市增幅也大,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3)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集聚态势稳定增加,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位于东南沿海,“低—低”集聚区位于西北地区。(4)客源地系统所代表的旅游需求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力为0.890;核心吸引物的影响力虽然较低(0.686),但是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84.
王越 《灾害学》2009,24(3):128-132
为解决区域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一致性及时效性问题,提出了区域应急组织分层网络集成重构的分级动态预案编制管理方法.结合区域性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分析,试图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85.
在分析高冒区松散煤体赋存状态基础上,以平煤十三矿11111巷道高冒区为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高冒区温度场,根据模拟结果,确定高冒区高温区域,并结合传热、传质理论分析了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最后根据判定的高冒区高温区域,提出了利用复合发泡充填材料防治高冒区高温区域的方法.研究表明:高冒区内,高温点出现在高冒区中部;复合发泡充填材料在防治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6.
随着供电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网架的不断建设,检修和抢修作业现场的不断增多,如何做到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可控,确保安全规章得到有效的执行,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企业安监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电业作业现场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更能使事故的发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本文主要以电业修、试工作为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应用的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87.
突发事件现场警戒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事故危险区域、现场警戒区域的基本概念、设置目的和原则,提出将突发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分为三层,分别对应现场封锁线、警戒封锁线和交通封锁线,并就吸入毒性危害物质泄漏、燃气泄漏、建筑物火灾等事故,制定了具体的设置方法。现场警戒区域的设定,可在较小成本投入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积极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88.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目前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仍显不足,多以静态评价分析为主,缺乏动态预测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尚需深入探索。本文结合滨海旅游的自身特点,构建由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承载子系统构成的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物元评价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量化测度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环境各个承载子系统存在一定的承载差异,滨海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滨海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子系统还有较大的承载空间;从时序变化上看,滨海旅游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并呈现可持续的运行态势;从空间差异上看,青岛、烟台、潍坊和威海四个城市滨海旅游环境承载状态处于"良好"等级,而东营、日照和滨州三个城市滨海旅游环境承载状态处于"一般"等级。因此,提高区域整体承载潜力,平衡地区承载差异,对于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和滨海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9.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级别.意昧着该区域植被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290.
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区域经济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言,则应该是加大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地方支出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