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1篇 |
综合类 | 598篇 |
基础理论 | 5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15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干旱、人口增长、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人们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而且已初步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文中对雨水的汇集、蓄存、利用技术,雨水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雨水资源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 ,同时 ,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3.
354.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发育在Ⅰ线研究剖面山脊隐伏矿床上方和山坡脚近溪流处的Ⅰ号和Ⅱ号植物综合异常,其赋存空间、物质来源及发育状态受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壤异常的控制。Ⅰ号异常反映了土壤气体异常、碎屑异常和上移水成异常;Ⅱ号异常反映了土壤侧移水成异常和部分水化学异常。由于元素在植物根际环境的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植物对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和屏障效应等因素,植物中某些异常元素同土壤异常中的相应元素具有不协调性。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库和所有的地球化学异常库都发生关系,它们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动力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界面反应,使元素向植物迁移转化,导致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5.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56.
357.
通过采集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57个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定性(Gibbs模型、Na端元和离子相关关系)和定量(正向演替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沿程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浅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40%.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自北向南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其中Cl-浓度保持动态稳定,SO42-、HCO3-、Mg2+和Na+浓度沿程增加,而NO3-、Ca2+和K+浓度沿程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是研究区地下水SO42-重要来源,而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大气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对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3%、6%±13%和89%±13%.此外,下垫面因素改变、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地下水质量管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8.
359.
综合分析江苏省省辖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污染趋势及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60.
3S技术是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对区域环境实时、动态、准确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展过程及污染损失情况,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人们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