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 2 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幔流体研究的成果和认识。主要包括地幔流体的性质和组成 ;地幔流体中同位素的含量、组成和赋存形式 ;同位素分馏和地幔脱气等作用对地幔组分的影响等。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构造环境条件的地幔流体中 ,各种组分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可以很大 ,从一个侧面指示地幔组分的不均一性 ,反映了不同地幔物质的形成历程不同或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此外 ,还讨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疑点  相似文献   
352.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干旱、人口增长、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人们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而且已初步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文中对雨水的汇集、蓄存、利用技术,雨水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雨水资源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 ,同时 ,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3.
正2014年8月17日,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年会在郑州开幕。8月24日,该年会形成和提交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本届年会由北京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4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这里,针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这两大全球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这两大问题对近地面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形成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并向全球发布。会议期间将同时举办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354.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发育在Ⅰ线研究剖面山脊隐伏矿床上方和山坡脚近溪流处的Ⅰ号和Ⅱ号植物综合异常,其赋存空间、物质来源及发育状态受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壤异常的控制。Ⅰ号异常反映了土壤气体异常、碎屑异常和上移水成异常;Ⅱ号异常反映了土壤侧移水成异常和部分水化学异常。由于元素在植物根际环境的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植物对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和屏障效应等因素,植物中某些异常元素同土壤异常中的相应元素具有不协调性。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库和所有的地球化学异常库都发生关系,它们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动力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界面反应,使元素向植物迁移转化,导致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5.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56.
从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了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法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出为全面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沉积物中迁移转化规律,需全面对比每一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57.
通过采集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57个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定性(Gibbs模型、Na端元和离子相关关系)和定量(正向演替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沿程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浅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40%.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自北向南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其中Cl-浓度保持动态稳定,SO42-、HCO3-、Mg2+和Na+浓度沿程增加,而NO3-、Ca2+和K+浓度沿程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是研究区地下水SO42-重要来源,而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大气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对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3%、6%±13%和89%±13%.此外,下垫面因素改变、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地下水质量管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8.
黄俊杰研究员1965年生,江苏海安人。1990年获矿物学硕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359.
综合分析江苏省省辖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污染趋势及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60.
伍曌  陈建平 《环境保护》2011,(19):49-50
3S技术是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对区域环境实时、动态、准确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展过程及污染损失情况,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人们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