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451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87篇
综合类   1453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385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通达性增强愈加明显。以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以区域内交通网络格局演变及其所属的国家3A级以上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交通网络演化及其通达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分析交通网络通达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关联耦合关系。研究认为:(1)环鄱阳湖区域交通网络通达性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关联耦合程度较高,交通网络演化及通达性对驱动区域旅游经济及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演变至关重要、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存在互为反馈机制;(2)交通网络演变及通达性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演进对应不同的阶段模式,具体可分为点核模式、点轴廊道模式、多中心环轴模式、网络一体化模式;(3)目前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进入初级可实施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合作、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等,为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现有的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水环境质量与水资源量相结合的静态水量评价新方法,即根据各个监测断面水质和该断面所代表的水资源量,以某类别水质的各监测断面代表的水资源量之和占评价区域各类断面代表的水资源的总量百分比来表征评价区域整体水质状况。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4.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5.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牧业发展中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突出,农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GDP年均增长10%以上的情况下,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宁夏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走出这一困境,2006年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正式启动,从而使宁夏成为我国第一个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省区.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王正伟.  相似文献   
156.
天津绿色港口环境规划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将港口定义为: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和储存等功能,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构成的区域.绿色港口是港口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力的港口.  相似文献   
157.
被动式采样器在大区域大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VOC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浓度。通过岛上设置的80个VOC采样点对苯,甲苯,对、邻、间二甲苯(Benzene、Toluene、o-xylene、m,p-xylene,BTX)数次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其被动采样器中BTX回收率>95%,BTX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6.28%,采样和分析方法准确。得到的污染物分布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塞浦路斯岛实际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8.
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大气痕量活性气体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TE公司C系列气体监测仪,于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连续观测SO2,CO,NO-NO2-NOx和O3的浓度.分析了晴天、雨天、霾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痕量活性气体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浓度及日变化特征,晴天和雨天日变化最小,而霾天日变化最大;(2)风向和风速是影响上甸子气体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夏季降水对SO2和NOx的去除作用较为明显;(3)上甸子O3白天最大值与夜间最小值的比值低于4,远低于城区,不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技术和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中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为区域一并评中有关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内容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在呼包鄂乌城镇群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城镇网络空间格局是保证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以城镇职能强度为切入点,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深入刻画2000—2020年呼包鄂乌城镇体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呼包鄂乌地区城镇综合职能强度差异明显,呈现“四极较强、多星分散”的空间特征,城镇间联系强度呈现由“横置L—横置F—多节点网络”的演变过程。(2)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集宁区和东胜区极化效应明显,造成了区域发展不均衡,城镇等级差异明显。(3)呼包鄂乌城镇群网络密度逐步增加,区域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层现象,城镇群内部联系较弱,城镇职能较强的节点在空间网络中控制能力有待提高,边缘城镇进入网络核心能力较差。基于空间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提出呼包鄂乌城镇群应构建“四极、两翼、五星、多点”的协同发展空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