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636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17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王周 《环境教育》2009,(3):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3.
73万人口,1113平方公里面积。有铜都之称的铜陵是安徽省17个省辖市当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小的地级市。作为中国最早的产铜地,铜陵曾出产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因铜建城、因铜兴城之后,铜陵发展的下一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4.
公共汽车(又称为公交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地域的不断扩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公共汽车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5.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
王长友 《安全》2008,29(11):42-4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公共安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7.
巨灾都是多因强化的结果.研究发现,上一个太平洋年代际冷相位期华北7级以上大震频发,且巨洪亦频发,在暖相位期以上两种巨灾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98.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196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该地区109个站44年(1961—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站次的暴雨;暴雨频次最少的地方在中西部,最多的地方在东部;4—11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其中6—9月占93.1%。暴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年际差异较大,最早可发生在4月初,最迟到7月中旬发生;最早8月初结束,最迟11月中旬结束。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发生4.7场次,主要发生在6—9月;第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7月2日,最早出现在4月初,最迟在9月下旬;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8月31日,最早结束于6月中旬,最迟结束于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0.
基于TM与MODIS遥感数据的农业旱情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基于TM和MOD IS遥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确定了研究区旱情等级。首先,将其与遥感解译获得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到受灾冬小麦空间分布图;然后以1 km的距离在受灾冬小麦周围做缓冲区,并与通过人口密度模型获得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出受灾人口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构建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得到粮食产量。目的是从粮食产量和作物受灾影响人口两个方面对农业受干旱影响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1)春季受灾面积小,仅占16.4%;(2)旱情较轻,以轻旱为主,占受灾面积的89%;(3)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3 965.0 km2,受灾面积约606.3 km2,主要位于唐山市和保定市;(4)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精度达到了87%,冬小麦产量约为11939247 t,单产约为498.8 t/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