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事件     
《环境》2008,(6)
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塑料袋须标示“请远离婴幼儿”;气候变暖逼迁大熊猫;吐鲁番盆地异常降雨。  相似文献   
182.
183.
谢振乾 《灾害学》2011,26(3):18-21,60
依据拉伸型渭河盆地块体周边断裂活动特征和块体运动特征,建立了盆地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模型,旨在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为研究类似盆地地震孕育、发生及其分布规律和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等各项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4.
四川西北部漳腊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  李晓 《地球与环境》2004,32(3):39-44
在大量的实测资科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球水化学分析、地质构造理论和同位素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特征以及矿化度与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时其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地区地下水有深部构造水和浅层地下水两种类型。这种组成特点与区内地质构造存在必然联系;地下水同位素等分析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现代大气降水及雪山融水.浅层水为就地补给.深部构造水为高山远距离运移补给;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成因主要是溶滤作用和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5.
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成立于1970年,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储运销售业务.40多年来,长庆油田油气产量连年攀升,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和陆上天然气管网中心枢纽.2011年,油气生产当量达到4 000万t,并树立了2013年实现5 000万t、建设“西部大庆”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6.
<正>南阳矿业公司前进矿是湖南煤业集团公司骨干井,矿井核定能力为26万t/a,但其在湘南地区属水患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雨季期间大量地表水渗入井下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2008年来,南阳矿业公司对前进矿神仙洞区域采取了"移  相似文献   
187.
188.
鄂尔多斯白垩系环河含水岩组中的地球化学反向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形、地势、地貌、新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岩性构造和其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热力学原理、质量作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向模拟的方法对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对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其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总结了矿物的溶解沉淀规律,为该区水文地质模型的建立、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水量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该地区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89.
为确保青海西部“石油城”--花土沟石油、盐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阿拉尔盆地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及供水现状着手,探讨其淡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0.
浙江省金衢盆地的食用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发展食用笋资源是该地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该地区食用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