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吐鲁番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开春早、春季气温回升快,四月初鲤鱼开始产卵繁殖,繁殖季节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步。通过1991、1992两年鲤鱼繁殖试验,证明在吐鲁番开展鱼类早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2.
前人对吐鲁番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益曾有过许多观测研究,但缺少年周期变化的气象效益观测结果。通过利用吐鲁番红族治沙站农田林网内和旷野建立的气象观测站点收采的全年观测资料,分别选择春季、冬季和风季各一个月的气象资料,对有防护林网保护和无防护林网保护的气温、地表温度和风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证明,防护林网改善小气候的作用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中,防风效果最为显著,风速为16.2m/s时,株网内风速可降低61.8%-75.4%;风速为2.0m/s时,林网内风速降低90%左右或无风。林网对气温调节随节发生变化,1月增温,7月降温,而3月风季的前半月有增温作用,下半月却不明显。但各月增降的幅度不大。林网在各月对地表温度普遍都有提高,其中5月提高幅度最大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93.
194.
讨论河谷盆地特殊复杂地形下,大气污染物扩散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通过采用AERMOD模式计算无组织排放面源距盆地边缘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卫生防护距离,发现距离盆地边缘2 km以外,盆地的复杂地形对面源污染扩散影响很小,可按照平坦地形对待;距离盆地边缘2 km以内,盆地的复杂地形对面源污染扩散影响显著,此时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法计算确定卫生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95.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47-151
白象山铁矿位于宁芜盆地南段钟姑矿田内,是宁芜玢岩型铁矿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研究白象山矿区物性测量、物探测量及地球化学测量的实测数据,对该区物化探异常进行定性分析;以密度、磁性、电阻率等物性参数为纽带,通过定量解释,认为根据该区重力、磁法及CSAMT异常特征可大致定位地层与赋矿岩体的接触位置。有机烃中乙烯、丙烯异常在矿体上方出现明显高值异常,可准确指示隐伏矿体的空间位置,为在宁芜地区寻找隐伏型矿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6.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铁(铜)矿集区之一,盆地内早白垩世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目前对庐枞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钻孔深部的两块闪长玢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两块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为135±1 Ma和134.9±0.5 Ma,表明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内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在135 Ma左右,进一步证实了庐枞盆地可能存在一期较早的岩浆活动。该期岩浆作用形成于庐枞盆地由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于138~132 Ma,并在135 Ma左右最为活跃,同时在庐枞盆地不同位置形成了一系列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铁—铜—铅—锌矿产。  相似文献   
197.
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及降氟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华北平原和关中盆地数据为例,分析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背景岩石、蒸发作用、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并针对我国高氟水特点,提出防止氟中毒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 图像和该地区1: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岷江和青衣江都存在很大幅度的河道迁移现象,综合研究发现,河道迁移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9.
太原盆地及太原市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太原盆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结合太原盆地地质条件,探讨了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分形特征,并对盆地土壤污染进行评估。文中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两种元素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并将太原市和太原盆地深、浅层数据分别作出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八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相似文献   
200.
贵州水城盆地人类活动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以及其它一些工农业活动,贵州水城盆地岩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地下水严重污染、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以及频繁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水城盆地主要人类活动,评价其负面地质环境效应,为规划岩溶区土地利用、指导人类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