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00篇
综合类   911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71.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治国理念。能否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能源消费的脱钩,是衡量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2、2007、2012、2018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所载出口隐含能源,对中国入世以来外贸出口增长与隐含能源出口总量的弹性关系及趋势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表明:①中国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总额在2012年到2018年第一次出现绝对脱钩。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路径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进程中实现的第一个绝对脱钩。出口部门由于国际竞争的压力,效率水平相对领先,因此早于制造业整体和消费领域实现脱钩,符合经济规律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特征。②2007—2018年出口隐含能源占中国总能源消费的比例出现大幅下降。从最高时期2007年的31.48%下降到26.57%,下降了4.91个百分点,说明更大比例的能源消费主要在国内实现,主要依靠出口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调整;这个研究结论也可以从对外出口与能源消费的角度,支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论断。③对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规模脱钩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出口隐含能源与出口总额保持同向不同增长速率趋势,出口规模增长是影响隐含能源出口量的主要原因,此间随着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出口隐含能源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2018年出口隐含能源总量出现了下降,分析结果表明“完全能耗系数”即技术效应是出口隐含能源下降并实现绝对脱钩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发展等战略推进,脱钩趋势有望继续保持,并拓展实现更大经济领域的脱钩发展。  相似文献   
772.
将社会经济与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集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实证评估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00—2018年33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变量调节作用下耕地集约利用在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了该中介效应的程度变化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效应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②气候条件能够在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路径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气温、降水量与日照时数均能够显著调节该中介作用的全路径,但在不同气候变量的调节下,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③气温在胡焕庸线以东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长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能够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降水量在高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大部分地区则部分削弱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即不同气候变量调节的共同作用能够弱化甚至完全抵消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总体上,耕地集约利用中介效应与气候条件调节效应的双重作用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文章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框架,在实践上也有助于为政府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均衡协调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73.
《世界环境》2016,(4):97
正7月17日至19日,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南非和柬埔寨的近200名青少年齐聚中国广州,参加以"从巴黎协定展望世界未来"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绿色低碳实践交流营暨2016年广州·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此次活动以青少年互动交流形式为主,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气候变化,环境领导力、气候行动与青少年参与,环境教育与环保公益新思路、气候变化与城  相似文献   
774.
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气候倾向率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中国1962年-2011年温带地区不同景观带气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温带地区不同景观带气温变化趋势以及气温突变状况,分析气温变化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中国温带地区森林、草原、荒漠三个景观带的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均存在突变现象,虽然同属温带地区,但是气温增长速率及突变时间存在差异。温带草原带和温带森林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相似文献   
775.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76.
正夏季来了,环境变暖,这样的气候环境为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也对家居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要以为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就是与细菌病毒完全划清了界限,它们总是在不为人们注意的角落里生长繁殖,稍不留神就会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患上感冒伤风、皮肤过敏、腹痛腹泻等疾病。家中常见的8个卫生死角1.被忽视的死角:冰箱别以为细菌在冰箱里不可能存活  相似文献   
777.
去年夏天,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用符合电视规律的合理合情和富于创意的形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就弘扬民族文化和谋求商业价值寻找到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8.
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的时候,"气候"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堂课,同时也是进行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高中地理知识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摸清整个气候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根据脉络进行知识的整体教学规划。  相似文献   
779.
何卓岚 《环境》2009,(11):94-95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世界各地的人们、环保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生病”的地球做一些实事。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0月24目当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在各自的城市同时开展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为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度缔约国大会作准备。  相似文献   
780.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找到适合中国自身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耗能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及相关问卷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