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062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4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91.
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表征 ,并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中国东北区天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结合东北区 1986~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 ,揭示了东北区天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956~2001年间 ,东北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1991.52亿m3,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且水资源变化具有33a、11a和 4a周期 .1980~2001年间 ,东北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年际间的变化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变化表明 ,需在分布式生态 水文机理剖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东北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科学调整 ,以使得在人类活动剧烈干扰的环境背景下 ,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  相似文献   
892.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新疆于田县为研究区,从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为出发点,以遥感技术为依托,对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处理,利用得到的土地覆盖差值图像,定量分析评价了该区域1979-2001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造成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洲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过渡樵采等,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导致绿洲荒漠化和交错带地下水位下降.绿洲-荒漠交错带普遍存在植被覆盖度大面积下降现象,原先连续的过渡带已有转化成生态裂谷的趋势,绿洲的屏障作用进一步降低.在绿洲外围风沙前沿地带,地表裸露、松散,在起沙风的作用下,流沙侵入农田,进一步恶化了本已很贫瘠而又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现阶段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整体处于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893.
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生态修复效果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利用多时相LandsatTM E/TM影像、文献和野外调查资料,从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方面对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年的生态修复,乐天溪流域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80.6%增加到2002年的83.23%,不仅林草覆盖率增长,而且林地质量有较大提高,覆盖度较高的林地和灌丛面积增幅达18.1%和9.1%,相反,疏林面积减少37.9%。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有好转,结构基本合理,相对合理指数由0.76上升到0.81。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使得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大为降低,微度、中度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减少11.49、26.43和4.61km2,流域平均侵蚀模数由1999年的1562.5tk/m2降为2002年的870.7t/km2。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但在实际工作中生态修复也需要人工的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894.
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上游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面源污染为主子流域和城镇地表径流进行监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林地、耕地及城镇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2.987±1.582,1.690±0.349,0.019±0.009mg/L;耕地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9.874±5.146,2.534±2.459,0.185±0.149mg/L;小城镇的产出径流面源COD、TN和TP浓度分别为7.729,1.790,0.117mg/L.蠡河流域的面源污染COD、TN和TP负荷量分别为919.9,306.0,13.5t/a.  相似文献   
895.
动作动机冲突是劳动者在工作中生产动作迟缓反应和降低动作目标的矛盾心理现象,合理解决动作动机冲突,有利于劳动者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6.
基于博弈论的安全决策信息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全信息融合的研究涉及多源信息的表示、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研究。冗余和互补的多源信息在融合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协同作用,因而多源融合系统中的信息冲突与合作的分析成为信息融合理论研究中的核心与实质问题。博弈理论对冲突和合作局势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工具,其研究成果成功地解释了多局中人在“交互决策”过程如何构造博弈的“均衡点”,以及“均衡点”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笔者在研究了博弈理论的基础上,以博弈论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安全信息融合系统冲突信息环境下的融合系统决策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应用了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897.
现阶段中国的城市污泥处置目前仍以填埋为主,污染隐患较大,污泥土地利用资源化进展缓慢.本文分析了国际上污泥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近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发展缓慢的原因,经过梳理,污泥土地利用受限在于农业行业的诉求未得到充分体现,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中"博弈"现象严重.最后提出应借鉴和充分参考欧美等国家对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和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9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规划环评),是指在宏观结构方面及规划布局方面所做的土地利用设计与规划对生态和环保的潜在影响进行的预测性评估。文章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出发,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99.
从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维视域出发,分析了环境冲突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环境伦理对环境冲突的调适机理.环境冲突是社会主体利益、价值、认知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彼此间独断性的对立和冲突转向建设性的生态与互动,是化解环境冲突的根本路径.对此,环境伦理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环境伦理通过对环境价值的辩护,将自然拉进道德关注的视野,塑造和影响人们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结构,调适人类社会中工业文明以来不断制度化的生态缺失,从而作为一种积极的要素,推进各主体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由对立和冲突走向彼此共存的生态互动.  相似文献   
900.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流域行政区划的分割使水污染可以由上游行政区向下游行政区进行转移,造成跨界水污染冲突。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是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冲突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策略层面对局中人行为进行分析,寻求冲突的均衡或者冲突解。最后,将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方法应用于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选取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两个实例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到冲突潜在的均衡状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同时采取激励策略与控制策略、江苏省采取部分削减污染物排放策略和浙江省采取沟通协调策略是一种最稳定状态;且杭州和绍兴采取联合治污、两地排污企业服从管理不偷排污染物成为最终稳定状态。在实例研究之后,对图模型展开进一步的讨论。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方法对于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分析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