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062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4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以闽侯县1994年、2004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RS、GIS和统计分析工具的支持下,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时间序列上土地利用类型形态的复杂度与结构的稳定度,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从而阐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闽侯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化,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大;(2)整体分形维数保持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1.3504降到2015年的1.3333,说明空间格局总体向简单化、稳定化方向发展;(3)闽侯县各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变化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形维数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规则;水域的分形维数先减后增,结构趋向稳定;建设用地的分形维数先增后减,空间结构整体趋于稳定,布局趋向合理化。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强烈,通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协调水土开发、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52.
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的重要地理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深受地形条件限制。以井冈山市为例,采用1995-2015年多期遥感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地形位指数等多项因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林地、草地多分布在海拔>400 m、坡度>15°的山地和高丘陵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多分布在海拔<400 m、坡度<15°的平原和低丘陵区。研究期内,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中林地净减少992 km2,建设用地净增加352 km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主要发生在海拔<800 m、坡度<15°、人类活动密集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亦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平原和低缓丘陵区,斑块密集分布,景观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斑块密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高值分布;而在高海拔、坡度大的山地丘陵区,优势斑块明显,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蔓延度指数呈高值分布。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贫困山区减贫发展,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作用,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优势开发原则,重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快推进山区精准脱贫、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53.
本文运用了ARCGIS10.2软件获取了鄂托克旗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都较低。  相似文献   
954.
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表层土壤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残留和分布.于2016夏季采集了3个城市(沈阳、抚顺和沈抚新区)的72份土壤样品,覆盖本地区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城镇用地,农村居住用地,耕地和林地.分析了表层土壤中14种PBDEs的残留,组成和分布特征,探究了本地区PBDEs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并对人体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Σ_(14)PBDEs的含量(以干重计,下同)范围在0. 279~50. 719 ng·g~(-1)之间,均值为(10. 466±9. 246) ng·g~(-1).不同城市PBDEs的含量规律为:抚顺沈阳沈抚新区背景点,不同类型土地规律为:城镇用地农村居住用地耕地林地.在所有PBDEs组分中,十溴联苯醚占比最高,为81. 25%~89. 23%.来源分析表明,商用十溴联苯醚是主要来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A-MLR)结果显示其贡献率为66. 06%.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价的结果又表明,5种不同人群中,抚顺的幼儿人群暴露剂量最高,为(20. 98±25. 01) ng·(kg·d)~(-1)在不同土地类型中,城镇用地的幼儿人群暴露剂量最高,(18. 54±20. 27)ng·(kg·d)~(-1),本地区总体非致癌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55.
文章以普宁市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克里金插值等对Hg、Cd、As、Cu、Pb、Ni、Zn、Cr 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Hg、Cd、As、Cu、Pb、Ni、Zn、Cr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051、5.49、9.05、42.5、11.5、56.6、25.6 mg/kg,其中Hg、Cd、Pb、Ni、Zn的均值超过了广东省背景值。(2)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变化范围为34.06~1 299.33,均值为179.08,说明全区具有中等强度的生态风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Hg、Cd是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2个贡献因子。(3)Hg、Cd、Cu 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城区,As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城区及南部农场地区。(4)研究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HI)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HI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Pb、Cr是各土地利用类型非致癌风险最大的3个贡献因子。(5)各土地利用类型A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指数(CR)大于US EPA推荐的土壤治理标准(10~(-6)),Cd和Cr的CR则小于10-6。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TCR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也是各土地利用类型最主要的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56.
小清河滨岸带土壤碳氮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小清河滨岸带土壤中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小清河流域土壤碳氮组分对河流的影响,该文采集小清河不同类型滨岸带(林地、草地、荒地、林草混合)的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氮、硝氮、氨氮。研究结果显示,发现碳氮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均表现为从水滨到高地逐渐递减,经冗余分析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碳氮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常量元素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57.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样本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大方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空间集聚结构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方县34个乡镇被聚为3类,分别对应差别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在现有国土开发格局中,县域内各乡镇在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已自发形成空间集聚基础,为避免各乡镇在开发过程中"趋同"或"模仿",可将主体功能理念贯彻到微观区域,为各乡镇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58.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分析2003-2011年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讨产业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59.
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和原则,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探讨了分区指标的选取。采用多因子加权综合分析法,初步确定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方案,然后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类型、土地等别及产业现状与规划导向的修正,得出皖江城市带重点承接转移的6类产业的分区情况。  相似文献   
960.
正1986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该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规范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法律。为了更好地执行这部法律,1991年5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