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19篇
综合类   1315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1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以鞍山市城区南部为例,选取Landsat5 TM数据及Landat8 OLI数据,利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DEM及TM的派生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分析2006、2010及201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多时项的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有助于对矿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能够反映出研究区各类用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2.
以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刘家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Fragstats 3.3软件,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刘家河流域内的耕地是景观的主体类型,流域水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应注意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33.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拟合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广义线性模型构建分段回归模型,并基于逐步递归法计算阈值.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平均解释率在丰水期(59.72%)大于枯水期(48.95%);子流域与河岸100 m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影响中小河流水质的关键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54.70%和64.88%;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共同解释部分是驱动河流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占总解释率的66.90%.②土地利用结构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阈值效应,当子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2%、耕地占比低于8%和林地占比高于82%,河岸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12%、耕地占比低于41%和林地占比高于49%时,均能明显改善水质.③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具有阈值效应但弱于土地利用结构,当子流域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8.77和斑块多样性大于0.69,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99和斑块多样性大于1.02时,均能改善水质.以上结果表明,加强对子流域与河岸100 m尺度的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34.
以中国和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区,全面分析人文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利用MODIS GPP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DEM数据、夜间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等,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在全国和经济区尺度上分析2000~2020年植被GPP时空变化特征,探测植被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间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及八大经济区植被GP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4.46%,其中,呈极显著上升区域占19.86%,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中部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东部.影响因子探测结果表明,湿度、日照时数、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是中国植被GP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湿度的影响力最高,q值为0.64.经济区尺度上,湿度、日照时数、降水是影响东北、黄河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植被GPP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而人文因子对东部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植被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大.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中国植被GPP空间分异主要...  相似文献   
735.
基于1990~202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GeoSOS-FLUS模型,设定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三种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203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同时结合InVEST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1990~2020年碳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不同情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评估未来碳储量的潜力.结果表明:1990~2020年四平市耕地和林地分别减少了951.5 5km2和357.54km2,且以1990~2000年间的降幅最大.草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702.97km2和587.64km2.2030年在生态优先情景下,林地呈扩张态势,耕地有少量增加,在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数量得到有效保障,而林地和草地有不同程度缩减.建设用地在三种情景下都呈现扩张的趋势,在自然发展情景下增长幅度最大.1990~2020年,四平市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及平均碳密度呈连续减少的势态,以1990~2000年的降幅最大,主要原因是该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为主.四平市碳储...  相似文献   
736.
资源型城市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同时也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困境。因此,推进其转型发展是新时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本文以19个资源衰退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是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单变量必要条件;(2)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存在经济发展驱动型、环境—文化驱动型、环境—能源—文化驱动型及环境—经济—文化驱动型4种类型;(3)阻碍旅游转型发展的因素类型共有环境—经济抑制型、环境—经济—文化抑制型、文化禀赋抑制型及经济—文化抑制型4种。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丰富资源型城市的学术研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37.
在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国际合作空间逐渐广阔。本文以东南亚各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电厂机组级别的数据库,梳理了东南亚各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展,分析了东南亚电力部门国际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障碍,并从增强合作意愿、推动清洁电力投资、推进绿色金融合作、支持电网升级和清洁电力技术合作、促进绿色能源供应链合作等方面提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738.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本文设定自然发展(情景1)、快速发展(情景2)、耕地保护(情景3)、生态保护(情景4)和可持续发展(情景5)5种情景模式,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2030年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格局,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不同情景下LUCC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情景设置的要求,能较好地反映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规律和规划方向.2)2030年洞庭湖流域生境质量水平为:情景4>情景5>情景3>情景1>情景2.3)2030年情景1、情景2和情景3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情景3下降程度略高于情景1和情景2;而情景4和情景5呈上升趋势,且情景4上升程度略高于情景5.4)结合情景设置原则,可以发现情景5为洞庭湖流域LUCC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规划发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39.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部门的自强机制导致城市人力资本集中于资源型产业,进而造成资源型城市中低技能劳动者增多,使新兴产业对当地劳动力需求下降。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可能会导致城市面临失业问题。使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资源型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为验证该影响的内在机制,分别根据教育水平和制造业占比对城市进行三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转型导致资源型城市劳动力需求下降6.9%;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的转型是导致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检验发现,教育水平更高或制造业占比更高的城市受转型政策的影响更小,从而可以从侧面证明资源部门的自强机制使新兴产业对当地劳动力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740.
宋家鹏  陈松林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865-2877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