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30篇
综合类   1258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421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来国内外连续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尤其国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法律处理结果引人关注。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一是靠赔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靠诉讼树立法制权威;三是靠政府索赔生态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992.
目前针对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硒砂瓜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由23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研究,在13个安全趋向性为正的指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C10)、植被覆盖率(C12)、水域面积比重(C16)、草地面积比重(C15)和抗灾率(C11)值较小,说明硒砂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水域、草地等的生态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抗灾能力减弱。在10个安全趋向性为负的指标中,耕地压力指数(C6)、人口增长率(C1)、水土流失面积比重(C23)和城镇化率(C8)值较大,这是因为,随着硒砂瓜种植面积的剧增,耕地面积骤降,覆被等变化引起水土流失风险增加。同时,由于种植硒砂瓜短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农村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口增长率提高。总体来说,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6139,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993.
谢慧慧  樊军  齐丽彬  郝明德 《环境科学》2010,31(12):2995-3003
运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下土壤呼吸,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特征区别明显,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裸地、农地、苜蓿地、柠条地、撂荒地、长芒草地、荒草地、退化苜蓿地、坡地苜蓿地、坡地撂荒地、坡地农地、梯田农地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32~0.82、0.41~2.83、0.74~2.81、0.76~3.07、0.67~2.79、0.51~2.12、0.56~2.05、0.59~1.66、0.42~2.09、0.31~1.86、0.32~1.93和0.41~3.1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幅度以农地(167%~203%)最大,依次为撂荒地(117%~154%)、柠条地(134%)、长芒草地(129%)、苜蓿地(119%~120%)、裸地(94%),最小是退化苜蓿地(92%).裸地和退化苜蓿地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幅度不大,苜蓿地和柠条地月平均土壤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农地在7、8月土壤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且其温度敏感性(Q10)也最大,达1.86.不同植被下,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和全氮主要在水热条件好的7、8月影响土壤呼吸,而在温度与水分条件不优越的条件下,土壤铵态氮的含量与土壤呼吸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土地生态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 社会、 经济和环境因素方面选取了23个指标,构建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量模型,对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1.031 4降低到0.980 5,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不断降低,并向非均衡态发展;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源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经济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小;人均耕地面积、 旱涝保收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面积化肥和地膜施用量等因子成为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世界环境》2012,(2):6-6
据《新科学家》报道,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计划购买斐济主岛上的土地作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一个长期措施。上周,基里巴斯现任总统艾诺特·汤及内阁成员一致通过了购买维提勒乌(VitiLevu)25平方公里土地的议案。总统表示,气候变暖已经阻碍了基里巴斯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徙将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6.
该研究采集株洲典型城市功能区工业区和农林综合利用区的农用土样,对土壤中Pb、Cd、Hg、As进行分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多指标生态评价法评价了土壤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工业区周边农用土壤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农林综合利用区,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极为相似,即:均以Cd和Hg为主要污染物,内梅罗指数评价为重度污染,As为轻度污染,且耕地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林地,工业区周边79%的耕地样点、71%的林地样点,农林综合利用区54%的耕地样点、43%的林地样点,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值大于6,复合污染严重,达强生态危害。含重金属废水灌溉以及Pb,Cd气型污染物的迁移沉降是土壤重金属富集的主要途径。文章就菜地和稻田土壤的生态危害,提出生态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北偏西部,全县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6.6万亩;海岸线63.7公里,水域面积8.3万亩。辖8个乡镇,84个村(居)委会,179个自然村。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方面,其土地退化是在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侵蚀、自然因素组合不够协调等自然因素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5 a (T5)和15 a (T15)茶园土壤和附近橡胶林(XJ)土壤,设置低(50% WFPS-L)和高(80% WFPS-H)两种不同水分含量,在25℃进行71d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分含量对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橡胶林改为茶园后,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整体呈现XJH>T15H>T5H的趋势,XJH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分别高达4.2 mg ·(kg ·d)-1、1.4 mg ·kg-1和14.3 mg ·kg-1(以N计);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茶园土壤显著降低了土壤NO排放,N2O排放在各土壤间差异不显著,净硝化速率在XJ和T1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NO排放和净硝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XJH净硝化速率高于XJL,茶园土壤呈相反趋势;XJ和T15的N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和净硝化速率趋势一致,高硝化速率促进NO排放,而T5处理NO排放受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比低含水量处理,高含水量各处理显著促进N2O排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pH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关键因子,高含水量条件下橡胶林转为茶园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重要的人口集聚区。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1995—2017年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沿线国家耕地总量与人均耕地量分别降至6.96×108hm2和2.23亩/人,分别约为全球水平的50%和80%,约80%的国家人均耕地在下降;(2)承载力增至45.95亿人,近90%的国家在提高,但西亚及中东多数国家在下降;(3)地均承载力增至90人/km2水平,约为全球水平的1.5倍,孟加拉国、匈牙利、越南超300人/km2;(4)人粮关系从超载转向临界超载,粮食盈余国家增多,主要为耕地面积广的产粮大国。半数国家土地仍超载,多为气候干旱区与岛屿国家。研究有助于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合作和提高项目建设布局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