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3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0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460篇 |
综合类 | 1109篇 |
基础理论 | 156篇 |
污染及防治 | 48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434篇 |
灾害及防治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991.
运用Vensim软件,通过构建"土地城市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情景下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仿真,为土地城市化背景下武汉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协调发展型是最适合武汉市的发展模式,而现状延续型、政绩驱动型和生态环保型情景下武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到2020年均将面临超载压力。武汉市在适当加速推进土地城市化的同时应注重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确保资源环境承载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92.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8-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8年到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上海、江苏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浙江从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3)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最新的土地沙漠化普查数据 ,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主要危害 ,阐述了该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力 ,并提出了其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共有沙漠化土地 60 .98× 10 4hm2 ,集中分布于长江源区 ;土地沙漠化类型包括流动沙 (丘 )地、半固定沙 (丘 )地、固定沙 (丘 )地和裸露沙砾地四种 ,其中裸露沙砾地是其主体 ;区内重度、中度与轻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分别为 11.5 3 %、5 8.94 %和 2 9.5 3 % ,中度居多 ,沙漠化程度总体偏重 ;土地沙漠化主要造成草地退化、导致冻土退化、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并危及全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该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过程、人为因素与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然因素是其首要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在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及优势度对我国一些市镇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市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且呈下降趋势,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用地结构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②在用地结构的演变中,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居高不变、居住用地逐年增加是造成优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熵值的变化,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优化将使用地结构的熵值趋于升高、收敛以至稳定。④良好的城市用地结构,其土地的分异应处于有序和混沌之间,既有功能分区,又不绝对分异,每一分区用地结构虽趋于混合,但又能看出其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995.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评价的尺度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其中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最适宜的候选中观尺度,在评价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对县域土地利用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程度。遵循FAO提出的土地利用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等准则,确立了适宜于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以锡山市为例,从锡山市的具体情况出发,确定了适宜于锡山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锡山市1985-1999年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按土地可持续评价的要求将指标分为增长型、递减型、控制性、平稳型。评价结果以诊断的形式表现,首先列出六大准则层,依据指标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定性评价;其次列出各准则层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是确定问题发生影响的时点,这样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时,可以分出轻重缓急,所依据的是系统论的原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替代作用,但这种替代作用是暂时和相对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不可替代性是长久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996.
侯东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
本文阐述了对 1997年以来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 ,并对我国土地管理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关于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北方沙漠化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逆转过程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原理。本文首先提出了荒漠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技术路线,即现状诊断--演变历程--矛盾与冲突分析--协调性分析--调控与管理;继之以北方沙漠化地区为例,对路线涉及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开展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以无锡市区为例,核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不同时间阶段经济合理人口规模,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经济合理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解析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锡市区人口仍将稳步增加,外来人口仍将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体,但增速趋缓;2015、2020年经济合理人口分别约为404万和434万人,逐渐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确定的402万人的合理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引起的就业人口的需求增长是导致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手段调控人口发展,以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全球土地覆盖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信息是理解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来源,对全球变化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欧美等国家相继研制了全球范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并对全球科学界免费提供,这些数据集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完整的全球土地覆盖信息。然而,全球范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的种类多,特点不一,因此需要结合其优点,以适用于中国陆面。采用了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数据融合方法,对主要数据集进行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集融合分类重建,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分类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分析。检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兼容多种数据集的特点,该项成果可用于全国和区域数值模式以及生态环境评价等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谭文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Z3)
城乡等值化发展是实现城乡平衡发展的一种新型理念。本文首先对"城乡等值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城乡等值化对城乡土地供需和土地市场的影响。指出通过城乡等值化发展,农村的土地自然供给能转化成经济供给,农村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盘活,土地的区位因素影响会逐步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等值化对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启示。主要包括:科学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前提;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培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动农村产业化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协调发展的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