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373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地理信息系统Metadata共享和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核心是数据 ,数据的共享及其安全是GIS技术的关键 ,特别是GIS网络 ,而元数据 (Metadata)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笔者介绍了Metadata及其共享和安全的重要性 ,并对ArcSDE安全机制与Metadata共享及安全实施进行了分析 ,探讨基于GIS软件技术的Metadata共享和安全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2.
以防灾应急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研究为背景,重点研究城市防灾应急工作中所涉及的城市信息、灾害信息以及防灾应急信息的数据管理。调查分析国内外防灾应急数据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数据库应包含的数据类型及内容,从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思考数据管理的规范流程,并提出数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和适用的建议。针对城市防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管理城市建设及防灾减灾中相关的各类信息和数据的建议,阐述数据集成管理的重要性与优势,旨在解决防灾应急工作中复杂的数据管理问题,希望能够为城市防灾应急工作启发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的防洪调度决策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灾害预测手段而一直处于过度依赖经验调度的局面。这类调度手段适应性和操作性较强,但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存在着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极端条件下的洪水溢出情况。提出了从洪灾风险出发,通过运用ERDAS,Damage Calculator等模型相关模块,在GIS环境下对复杂河网平原地区进行洪水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动态模拟,预测和分析区域内各种条件下的洪灾风险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洪水优化调度分洪序列,并最终制定针对性的防洪调度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以洪水灾害风险为依据,在对区域洪水进行时空动态模拟基础上形成的防洪调度方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特大洪水时期的分洪限洪问题,降低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144.
基于GIS的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其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国内外流域生态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生态敏感性概念,针对流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及其敏感性,结合流域特点,建立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运用GIS技术对流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提出流域生态敏感性区划。  相似文献   
145.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信息系统势在必行。介绍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实现安全规划对象海量数据的可视化、规范化、条理化及可编辑化,并根据城市各类防救灾设施的规划标准与建构模式,建立城市救灾单元区域和危险源区域,得出救灾单位的有效服务范围和危险源的风险范围,利用G IS的分析统计功能,快速统计出区域内人口及资源,依此计算救灾单位应具备的资源量,并合理组织危险源区域内人口的转移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46.
廖雪琴  李巍  侯锦湘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891-1896
以辽宁阜新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基于生态环境指数,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空间结构等指标构建矿区开发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和划分区域生态脆弱性等级,利用GIS技术并结合法规要求将规划矿区划分为适宜、优化、适度、限制和禁止开采等5类地区.评价结果表明,阜新矿区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脆弱度属于4级和5级的区块分别约占规划总面积的51.38%和39.36%,且已建和规划新建煤矿全部处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范围内,矿区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47.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沟侵蚀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其粮食产量带来了严峻考验。论文在遥感和GIS支持下,选择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两流域包含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以USLE模型和SPOT 5影像为基础,分别获取了2005年研究区的坡面侵蚀量和侵蚀沟分布数据,据此分析了典型黑土区坡面侵蚀和沟蚀之间在不同等级、 坡度、 坡向等方面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是坡面侵蚀主要区域,沟蚀发展程度比较剧烈;坡度小于5°时,坡度是沟蚀产生的制约因素,当大于5°时,坡度已经不是侵蚀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阳坡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的坡面侵蚀量,坡向在东北典型黑土区不是影响沟蚀发育的首要因子;侵蚀强度在2 500 t/(km2·a)以下的地区,随着坡面侵蚀量的增大侵蚀沟密度增大,而当大于2 500 t/(km2·a)以后,侵蚀沟密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9.
分析了数据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的特性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有效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页岩气开发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及污染源负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对重大毒气泄漏事故的后果影响及相关疏散区域进行分析,构建基于GIS的重大毒气泄漏事故区域疏散分析系统,对区域疏散分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对系统总体结构和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扩散模拟,对事故影响区域以及区域疏散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通知方式下的疏散效率最高,毒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应尽早通知周边居民疏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