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荒漠植被破坏与恢复探讨张莉;袁国映;桑德拉;屈喜乐(新疆环保所乌鲁木齐830011)(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乌鲁木齐河和头屯河的下游。近40年来,该地区的植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991年6月至1992年6月,我们利...  相似文献   
42.
选取吉林省大黑山东西坡台地农田系统的12组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和速效K进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成土母质、水、热条件等因素对黑土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黑山东西两侧台地上黑土养分差异明显,西坡较东坡黑土肥力高,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地形差异和人类干扰关联不大,主要和东西坡两侧的成土母质、地方气候的异质性相关。这一结论对从地方尺度研究交错带这一特殊区域黑土退化的本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更合理地利用黑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基于地理学综合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连接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矛盾统一体的关键所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综合性与区域性、人地关系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经近百年发展,从最初的单一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甚至农业资源承载力发展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近几十年,生态足迹、虚拟水、能值分析等综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学科范式和方法体系尚需继续完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尺度效应、关键阈值、变化机制等)亟待解答;基础研究需要与实践应用加强联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从地理学综合视角重新审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今后研究的优先主题。通过建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地理学综合研究范式,能够拓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本研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应围绕以下优先主题开展:(1)资源环境承载力关键要素的变化及驱动机制;(2)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4)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功能区划与管控;(5)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恢复与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44.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分析湖北省县际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探讨迁入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迁入人口向地级市市辖区以及与其邻接的地区集中,县际分布差异扩大,但是空间集聚程度下降,以武汉市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日益明显。在地区名义工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化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产品的可获得性是人口迁入的重要原因。而推进区域一体化可以提高本地对差异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吸引人口迁入,进而诱发人口与产业向本地同向集聚。  相似文献   
45.
本文基于文献调研,论述了地理学研究方法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海岸带变化在全球变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6.
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加强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是中学开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充争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科学知识,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组织参观调查和参加环保实践等方式,将环境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47.
为了全国经济地理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志交流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方法、范式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定于2009年5月8日-1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与微区位前沿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和权威专家现场作专题报告,同时欢迎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同行积极参会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8.
文榕生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7):1555-1568
文焕然是开拓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在历史植物地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1)论作发表早于中国历史地理学形成;(2)研究兼及群落与学科分类系统,尤对北方竹林与全国性及研究力量薄弱省级政区的森林分布与变迁有较全面、深入的研究;(3)研究方法兼顾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深入实地考察、调查,订正、补充文献中讹传与疏漏,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4)具有知难而进、厚积薄发、不断扩展与深化等研究特点。对历史动物地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发表论作较早;(2)主要涉及爬行纲、鸟纲、兽纲中多珍稀物种研究;(3)成果可作为生态环境变化代用指标、古脊椎动物与现代动物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参考、森林与竹林分布佐证,历久弥坚,得到国外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49.
东北红豆杉植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了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概况和分布区特点,绘制了分布图,以在我国境内分布区域的主导气象因子构成指示指标组建立了东北红豆杉自然地理分布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论地缘能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572-2584
权力与空间是透视与解析能源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合作与全球能源治理等问题的重要视角。从能源的基本地理属性出发,探讨能源的地缘政治属性,提出地缘能权的概念,阐述地缘能权的基本理论内涵,并借鉴经典地理学理论,提出地缘能权研究的地理学框架。研究认为:资源控制权、贸易控制权、技术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是最核心的四种能源权力。其中,资源控制权与贸易控制权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技术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是新时代能源权力关注的新焦点,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全球能源治理等因素拓展了地缘能权的外延。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地缘能权进行研究,其基本范式离不开能源地理的分布规律研究,能源权力从地点空间向流空间的转向研究,能源行为体的相互关系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以及面向国家能源安全的决策服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