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38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通过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长期不同连作年限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及种群结构变化,揭示棉花连作及秸秆还田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秸秆还田连作模式下真菌数量持续增加,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在连作5-20 a逐渐下降,25 a后又上升;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其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变化一致,但非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秸秆还田连作模式在连作5、10和15 a降低42.9%、57.9%、70.6%和41.9%、54.7%和65.7%,而真菌数量增加28.4%、80.8%和116.7%。说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改善棉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连作棉田土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B/F)和放线菌/真菌(A/F)比值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先逐渐减小至连作25 a有升高,而非秸秆还田模式下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32.
濒危植物矮牡丹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矮牡丹种群生物量的研究表明,矮牡丹地上无性小株的叶、茎干和根系的生物量可分别用m1(DW)=-0.232+000771A,ms(DW)=0.370+0.18000(D2H1),mr(DW)=1.54+0.000338(AH1)来表示象矮牡丹这种似棕榈型生长型的小灌木,植冠面积容易测得,用植冠面积进行叶重的模拟最为准确随年龄的增长,矮牡丹种群各部分生物量都呈指数模式增长  相似文献   
633.
对三清山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群落组成、外貌、结构分析看该群落是保存较好的典型中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地理成分构成以热带属占52.60%,温带属占46.08%;按重要值计算,群落优势种组成以杜鹃花科(24.38%)、松科(22.93%)、山茶科(19.45%)、壳斗科(10.27%)占优势,而建群种、优势种主要为猴头杜鹃(64.53%)、台湾松(56.11%)、白豆杉(29.36%)、荷木(19.68%)、黑柃(15.99%)、细叶青冈(15.82%)和厚叶红淡比(15.79%)。(2)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00,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66,频度值分析为A>B>CE,同Raunkiaer标准频度定律有一定差异。(3)群落组成以多优势种为特征,从年龄结构图看均为衰退种群,衰退程度为:台湾松>猴头杜鹃>荷木>白豆杉>黑柃>细叶青冈>厚叶红淡比,且前三种衰退程度很高。(4)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70.21%),地上芽植物次之(25.32%),地面芽植物(2.13%)和隐芽植物(2.13%)较少。(5)群落的乔木层明显分为2层,高度在10~18m,以台湾松、荷木、细叶青冈优势,7~10m以白豆杉、黑柃、猴头杜鹃占优势。猴头杜鹃优势度极大,覆盖度达0.6~0.98,较大的荫闭环境对其它优势种如台湾松、白豆杉等幼苗的更新造成极大的影响。(6)从总体上看,该台湾松、白豆杉群落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在演替上实际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况。  相似文献   
634.
城市环境污染的植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国内外已有的资料,探讨了利用指示植物器官、或个体的形态变化,生态适应特征,组织化学成分与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以及种群与群落学特征等对城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的反应来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实施途径,并对使用指示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5.
无锡鼋头渚4种鹭类繁殖期的生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3月-6月对无锡鼋头渚的鹭岛繁殖期的种群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共有鹭巢36400个,巢密度为0.52个/m62,平均每棵树有巢3.36个;较早迁来的夜鹭首先占据了远离村庄及公路的相对较好的位置;鹭类筑巢对高大的马尾松利用率较高,且个体较大的鹭岛多占据树的中上部,个体较小的鹭岛则主要栖息于下部;夜鹭和牛背鹭平均窝卵数为3个/巢,白鹭和池鹭为5个/巢。  相似文献   
636.
介绍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基本原理、主要工艺性能、回流对A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阐述了国内外有关ABR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BR工艺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运行管理方便等显著特点,在水力条件、对微生物的截留和去除能力及微生物种群的分布方面,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ABR作为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A/O工艺,已得到国际广泛的关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7.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Logistic新模型即ds(dt)^-1=rs(1-ds^0/k),其中参数d描述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参数θ为种内竞争特性参数.该模型通过种群的竞争特性因子θ控制,将指数增长、线性制约、下凹增长和上凸增长非线性制约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自适应的非线性制约模型.以格氏栲、红锥种群基面积增长为例,运用遗传算法对不同种群增长模型进行最优拟合与比较分析,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格氏栲、红锥种群增长规律,为种群增长动态变化的一个理想的机理描述式.表4参14  相似文献   
638.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中亚热带次生林优势种群间的联结和环境梯度。通过研究,将全省次生林划分为8大类型即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干热性常绿阔叶林、干暖性常绿阔叶林、暖湿性常绿阔叶林、温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等。  相似文献   
639.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入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群落生存状况、土壤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生长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群落内本地种盖度、群落高度等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本地种的生长能对飞机草的入侵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光因子可能是影响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本地物种多样性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影响也较显著,说明本地种多样性能有效抵御飞机草入侵;人为干扰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扰能促进飞机草的入侵;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的关系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群落内肥水充裕程度与调节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光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造成的。群落的稳定性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稳定性较高的群落更能有效的抵御飞机草的入侵,稳定性较低的群落更容易受到飞机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640.
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被.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生境的2个样地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样地A和B心叶驼绒藜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分别为1.709 0、1.527 0,梭梭为1.406 3、1.568 6;心叶驼绒藜占据和利用空间的能力较强,梭梭相对稍弱.样地A和B2种灌木种间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相差很小,分别为1.780 5、1.735 7,均大于单种灌木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表明心叶驼绒藜和梭梭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对空间的占据和利用能力更强,且在2样地间生态功能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