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3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7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49篇 |
综合类 | 940篇 |
基础理论 | 264篇 |
污染及防治 | 77篇 |
评价与监测 | 60篇 |
社会与环境 | 282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景观生态格局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为例,基于2010、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页岩气开发规模等相关数据,应用移动窗口获取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网络,探究页岩气开发对区域景观格局的直接影响和生态格局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内林地、耕地分别减少了约52.78、43.78 km2,建设用地增加92.04 km2,草地和水域用地基本保持不变。页岩气矿区内景观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降低,降幅分别为9.38%~30.61%、14.36%~57.69%;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上升,增幅分别25.29%~55.39%、2.57%~5.1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0.20%~0.52%。(2)井场、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土地损毁,影响周边景观生态。其中道路沿线斑块密度指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最大,分别为50.95%~54.28%、0.59%~0.62%,对生态环境影响明显。(3)10年间,乌江沿岸生态源地面积减少250 km2,生... 相似文献
962.
施工升降机(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垂直运输物料和人员,相对于梯笼、脚手架爬梯等其他施工垂直通道更安全、舒适和高效,因其特有的高空垂直运输、载人较多等使用属性,又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违规使用易导致重大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963.
尽管近些年我国经济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整治力度,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发挥出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职能,目前该领域朝着垂直管理的方向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起了标准的工作体系。本文将着重针对在垂直管理背景下如何提高二级环境监测站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以1988—2018年7期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探究了鄱阳湖环湖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鄱阳湖环湖区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建设用地的转入类型以耕地为主,30年间共侵占耕地面积1243.66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的71.19%.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和草地,其中,耕地转入占比56.95%.耕地的转出类型以建设用地、草地和林地为主,且1999年以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耕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3)近30年来鄱阳湖环湖区景观总体破碎程度逐渐增大,景观斑块个数共增加63492个,增幅为11.68%.景观连通性降低,各类型土地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异质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鄱阳湖环湖区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7.
2016年夏季在华山山腰及山脚设两个采样点(垂直高程相差约700 m),运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每4 h 1次PM2.5样品采集,对其无机离子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组成、垂直变化、日变化及酸度的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华山山腰及山脚的PM2.5分别为:(46.9±38.2)μg·m-3和(76.0±44.3)μg·m-3,PM2.5中无机离子分别为:(16.6±15.7)μg·m-3和(24.0±15.0)μg·m-3.两个点位无机离子浓度依次为:SO42- > NO3- > NH4+ > Ca2+.SO42-、NO3-、NH4+为主要组分,占华山山腰及山脚大气PM2.5总离子质量浓度的89%和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M2.5中的NH4+在华山山腰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在华山山脚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华山山腰和山脚PM2.5及其离子呈现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山腰在12:00~16:00出现峰值,主要是因为边界层抬升和山谷风输送地表污染物的缘故;山脚则分别在白天08:00~12:00和夜晚00:00~04:00出现双峰值,这主要是由于早高峰交通排放增加和夜间大型载货卡车流量增大所致.利用阴阳离子当量平衡法及ISORROPIA Ⅱ模型进一步探讨了PM2.5酸度特征,结果表明:华山山脚PM2.5的酸度(pH=2.9±2.0)强于山腰(pH=3.2±2.3). 相似文献
968.
阐明城郊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体抗生素的影响,对于维护水质安全和城乡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三角典型城郊宁波樟溪流域为例,基于不同子流域定位监测,研究了城郊流域水体抗生素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基于源汇景观模型探讨了流域源汇景观格局特征对水体抗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子流域水体抗生素含量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抗生素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12~53.74 ng·L-1.景观分析表明研究区从上游到下游"源"景观的面积逐渐增大,而"汇"景观的面积逐渐减小.不同子流域水体抗生素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发现具有相似源汇景观格局的子流域水体抗生素组成和含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土地利用的组成及其在海拔、坡度和距离上的分布都对水体抗生素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源汇景观负荷比指数(LWLI)与水体抗生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子流域LWLI越大其水体抗生素浓度越高.通过流域景观格局优化,使"源""汇"景观在空间上合理分布,可以减少水体抗生素污染. 相似文献
969.
970.
网络有效性:评价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一个新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旅游区的游径往往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地。游径的构建方式、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目前景观生态学中相关的廊道指标不能对此做出有效的评价。论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地,克服现有廊道指标只单一考虑空间特性的局限,将廊道的空间格局与生态功能结合起来,采用运筹学的方法,提出网络有效性这个新的指标。在九寨沟案例研究地的应用表明,与传统景观生态学指标连通度和环通度相比,网络有效性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游径的利用状况,也能够较好地反映旅游的环境影响程度,从而为旅游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