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6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3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相似文献   
142.
143.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对1978-2002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剖析了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无论是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还是综合差距,三大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为显著。究其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强度,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具有重要影响。为缩小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除加强对中西部的投资建设外,应加快对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了中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环境优美乡镇是现阶段代表乡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7.
将一区域的水环境指标单独研究,讨论区域水环境经济投入与收入的关系,求取最佳清洁度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8.
关中灌区农户生产投资与水费承受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5年连续6年对陕西关中九大灌区800个定点农户进行入户跟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0-2005年不计入农业税关中九大灌区平均年农业投资为4605.8元/hm2,计入农业税为5313.0元/hm2;2000-2005年农业毛收入从2000年9754.2元/hm2上升至2005年的17371.4元/hm2,6年增长了78.1%,农业净收入从2000年4944.3元/hm2上升至2005年的11317.4元/hm2,6年增长率超过了一倍。2000-2005年九大灌区水费投资平均值为854.9元/hm2,占农业投资的18.56%;2000-2005年灌区水费投资平均值逐年增长,而水费占农业投资、水费占毛收入、水费占净收入、人均水费占人均总净收入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最后就目前农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9.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妨碍城乡差距的缩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此,分析影响农村环境的成因及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0.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城乡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聚落镶嵌、交通可达、发展均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表象。基于空间视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分析、可达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等方法揭示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要素格局特征,并结合回归模型探究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结构优化的进程,可以从城乡聚落连通性、城乡交通便捷性和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研判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2)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各要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水平指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可划分为协调融合型、协调关联型和欠协调分割型三种地域类型。(3)经济发展水平、城乡规模、产业关联是影响该区域城乡空间融合的关键动力因素,而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镇域和村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