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2003年8月采用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常州地区太湖流域上游南河、运南、运北和洮滆水系2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11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中,腹足纲18种,瓣鳃纲10种,寡毛纲8种,蛭纲4种,甲壳纲6种,昆虫纲67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该群落平均密度为658 m-2,其中,霍甫水丝蚓密度最高,达400 m-2.观山桥样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54,4.36,0.76和0.0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河水系、洮滆水系、运南水系、运北水系.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24个物种与6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对该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22.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湖区充山、小湾里十年(1995-2005年)的水质调查以及多年的逐月平均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两取水口浊度呈逐年下降趋势;CODMn略有下降,但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NH3-N、TN远远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TP达到劣Ⅴ类水体,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藻类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两处取水口均检测到微囊藻毒素;充山取水口水质劣于小湾里.  相似文献   
323.
本文以太湖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在评价区域内部分污染因子本底值已超标的情况下,根据尾水排放情况及平原河网地区的水文条件,采用平原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在受纳水体为双流向的情况下,污水厂扩建导致的周围水系污染物浓度增量(占标率)较小,不会对区域水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24.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325.
日前,常州高校十多位教授和环境专业学生与常州企业中湿地保护专家联合组成的太湖湿地保护调研实践团队,先后赴苏州吴江、无锡滨湖、常州武进等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环太湖湿地保护考察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围垦、污染、淤积等威胁和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太湖流域湿地总体上呈面积逐步减少、生态质量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326.
全世界饮用水中均检出多全氟化合物(PFCs),从而引起了公众讨论与监管机构的关注.本研究对象为位于太湖流域的某饮用水处理厂,从源头水、出厂水到龙头水中调查14种典型PFCs的两季变化情况.冬夏两季在原水及龙头水中检测到∑PFCs平均浓度分别为131.3 ng·L-1与214.7 ng·L-1,其中浓度较高的PFCs为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酸(PFHxA)与全氟丁烷磺酸(PFBS),夏季长链PFCs占比明显增高.原水管道及供水管道中由于管道沉积作用及管壁微生物吸附作用对长链PFCs去除率最高达到22.7%,在PFCs浓度更高的原水管道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而整个饮用水处理工艺中传统处理单元对PFCs去除几乎无效,预臭氧氧化相关前体物造成了长链PFCs不降反增的现象,仅有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依靠物理吸附及生物吸附最为有效,达到35%左右的去除率.最后对太湖流域整个饮用水系统中的PFCs对人类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现有PFCs均为较低健康风险,但由于太湖流域PFCs污染情况逐年恶化,我国应重视太湖流域PFCs的后续调查研究并加强预防其污染,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