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篇 |
环保管理 | 65篇 |
综合类 | 253篇 |
基础理论 | 97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61篇 |
灾害及防治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干旱对电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94年~1995年干旱对陕西省电力生产的影响为例,论述了干旱对电力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2.
73.
74.
本文采用11项指标并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权重分配,对关中地区进行防旱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关中地区属中等抗旱能力区。由于经济发展需水超过供水能力,现状及本世纪末缺水率将超过20%。因而跨流域引水是今后长期供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机理(一):基于实地调查与统计 …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灾情的结构与类型,还深刻影响其灾情程度,本文以处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深受旱灾影响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为案例,基于统计资料及野外调查,剖析了在气候干旱化程度加剧,农作物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增大的趋势下,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中,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面积比例的调查,增强了粮食生产系统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6.
2005年初,密云县积极探索,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国家生态县完全符合密云县情、符合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县建设,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7.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 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 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 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 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武陵山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2年降水气象资料,计算了武陵山区各个季节的降水距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季节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时空分布特点,其中,在春季和夏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率略高,中北部地区较重;在秋季和冬季,各个等级干旱均有较高频率分布,且不同等级分布格局有所不同。通过构建旱灾危害度指数,分析了各个季节及年度旱灾危险性空间分布特点,认为春旱和夏旱北部风险度较高,秋旱中东部风险度较高,冬旱在东北部及中部局部风险较高,年尺度旱灾风险区域整体较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各季节旱灾危害度与地形要素进行关系分析,认为春旱和夏旱与海拔相关度较高,各季节干旱与坡度及地形起伏度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对武陵山区合理规划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9.
近5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洞庭湖流域84个气象站点1962~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对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2 a,区域性干旱强度较强的时段以夏季、秋季、夏秋和秋冬时节为主;区域干旱强度在春季、夏季、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秋冬时节和年干旱强度变化不明显;春夏时节、夏秋时节、秋冬时节和冬春时节的平均干旱强度比春、夏、秋、冬单个季节的平均干旱强度大。小波分析表明,区域干旱强度的周期以10a为主周期,5 a和22 a为次周期。近52 a来,历年干旱站次比主要集中于10%~30%之间,多表现为区域性干旱,以夏季和秋季的干旱范围较大;干旱频率高发时期主要为夏季、夏秋时节和秋季。干旱频率高发地主要以流域的南部山地和北部的洞庭湖平原为主,西北部的山地发生干旱相对较少,衡邵盆地随季节变化干旱频率易发生高低值转换。 相似文献
80.
利用DSSAT-CERES-小麦模型模拟了陇东地区1961—2020年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通过构建干旱频率、干旱损失和灌溉水平之间的干旱脆弱性曲线,对陇东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干旱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近60年陇东冬小麦生育期同时发生高强度、长历时的干旱事件较少,平均干旱历时可达4个月,月平均干旱强度达到中度干旱水平;在雨养无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亏缺总量达到150 mm,多年平均干旱损失率为31%,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的干旱损失率分别达到28%,36%,42%;在满足25%、50%、75%需水量灌溉条件时,多年平均损失率分别下降到26%、19%、9%,其中75%需水量灌溉水平所带来的水生产效益最大,平均每1 mm水资源可以降低0.2%的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