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31.
本文从锰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成矿带及潜力预测,勘查程度及利用现状等方面皖赣相邻区锰矿资源,讨论了该区锰矿勘查工作远景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2.
小溪  晓纪 《河北环境保护》2007,(7):F0003-F0003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因其风光酷似安徽黄山而被人们称为“小黄山”。 白石山,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主脊线长7000余米,最高峰海拔2096米,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白石山奇峰林立,绝壁横陈,险壑纵布,到处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劈,少曲线,多棱角。  相似文献   
333.
从区调任务完成情况、质量、区调技术规范、质量管理、成果出版和区调总结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安徽省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现状,简要归纳了在基础地质调查中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的省情,初步拟定了安徽省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行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的总体部署、思路和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34.
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中的系统观点,从资源和山区资源的概念出发,详尽表述了我省大别山区的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35.
胡迟 《绿色视野》2008,(7):56-56
我的手头一直留着一张《青年参考》的剪报,因为上面刊登了"中国最美的地方"获奖名单。安徽除了黄山赫然在目外,其余均名落孙山,而福建则收获多多:福鼎的大嵛山、漳州的林进屿、南碇岛入选  相似文献   
336.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您好:笔者所在的矿区——安徽淮北矿业朱仙庄矿举行采掘系统"筑安全长城、建幸福家庭"夫妻安全承诺宣誓签字仪式,17对夫妻代表庄严宣誓并在《夫妻安全共保承诺书》上签字。矿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安全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33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51-158
马鞭山—黄屯—鹤毛河地区位于庐枞火山盆地东北部,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s,CSAMT),查明深部岩体及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预测找矿靶区。为了评价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可靠性,在推测断层F_T1和F_T2的复合部位进行钻探追索,在ZK18-1钻孔100~250 m深部发现金铜矿体;在勘探18线设计ZK18-2钻孔,进一步圈定金铜矿体范围,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338.
339.
辛亥革命后,安徽报刊迎来一次发展高潮。《安徽公报》的创办标志着晚清官报体系消亡和民国官报体系的创立,一些革命激进的报刊随着革命高潮的过去而消亡,还有部分综合性报刊发生了转型。皖省光复后,省城安庆兴起了政党报刊的办报高潮,同时,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皖省的新型报刊和文艺消闲性报刊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340.
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99年的20年间,安徽人口增长了1313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20万hm^2,森林面积略有增加,人均耕地和资源面积持续下降,这种趋势若得不到控制,将影响我省土地的可地续利用,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耕地生产率,以及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来抵消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