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4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槽谷--北碚槽上为研究区域,通过对8月和11月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槽上岩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电导率、矿化度、SO42-浓度及HCO3-浓度都是8月大于11月,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对应,也与人类在8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大于在11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相对应。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季节差异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岩溶地下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提供科学数据,也有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可能对相邻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数据,从加速度响应、速度响应和振动主频率方面,进行岩溶地区“抓—冲”结合工艺和“抓—铣”结合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抓—冲”结合工艺引起的加速度和速度响应相对强烈,其振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可由形如■的指数函数近似表达,且呈现近处衰减快、远处衰减慢的特性,当振源距大于20 m时,“抓—冲”工艺成槽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抓—冲”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1.33 Hz,振动频率集中在1~40 Hz;“抓—铣”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7.48 Hz,振动频率集中在5~30 Hz。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原山地城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文章利用2018年云南省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O3和PM2.5污染按照区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总体污染形势呈南高北低型。O3和PM2.5区域性、季节性污染特征明显,春、夏季节是污染天气高发期;O3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2-5月及8月,全年呈现出“大小双峰”的特征,主要出现区域为滇南的红河、德宏、普洱;PM2.5浓度峰值主要出现时段为2-4月,主要出现区域为滇西南的德宏;云南省各地理区域浓度变化具有较好一致性;研究时段内,滇西南、滇东南以及滇中区域以O3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征初现。区域性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5月是区域性污染主要出现时间范围,滇南的红河、普洱、德宏等地区是区域性污染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4.
湘中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其中岩溶的发育受岩性、地貌、水文、构造运动等诸多因素的控制,主要分布在地下水排泄区,给煤炭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严重水患。针对恩口煤矿水害问题,笔者在翔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以往矿山防治水经验和教训;探讨今后老采区复采的防治水害方向和重点;认为壶天河的山口冲段、小碧河的西坪段、涟水河的杨家冲段等为重点防区,对河床铺底强度不可靠的部位应该重新加强铺底。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泥石流。泥石流对山地环境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系统和淤堵江河;泥石流对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城镇,村庄,工矿,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和人类自身的安全。泥石流危害的结果,能导致山地坡面破碎化、沟口沙石化、河床宽浅化和植被逆向演替化,以及耕地贫瘠化、经济发展滞后化和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山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山地农业的发展与三峡工程的命运休戚相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库区山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区山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的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例,依据试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数评价模型对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物种多样性、物质生活指数、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是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差,但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使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总体质量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8.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及致灾因素。结果表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是由降雨主导,在地表覆盖层软化减强、岩溶气爆和渗流潜蚀效应等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自然塌陷;地面塌陷位于断层、褶皱等构造密集发育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域,区内岩溶强烈,广泛发育的溶洞、落水洞、泉、地下暗河等岩溶形迹为地面塌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演化可分为降雨诱发的地表覆盖层土体软化减强和封盖增荷、降雨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发的岩溶气爆、地下水渗流潜蚀加速顶板垮塌形成土洞、土洞扩大及顶板失稳4个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春季生物作用对山地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 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 050 m的山地岩溶区,具有温带气候特征.通过对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及水池进行为期3 d的昼夜监测,以期探究春季生物作用对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泉水地球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未表现出昼夜变化,池水地球化学指标化学表现出了昼夜波动,但水温、溶解氧、p H值、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水温、溶解氧、Cl-等昼夜变化幅度存在差别;池水二氧化碳分压(p CO2)、Ca2+、DIC白天降低、晚上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相反;这些指标的变化受控于温度、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亨利常数的计算,发现水温变化对p CO2变化的影响仅占0.79%~10.01%,水温、碳酸盐岩沉淀等物理因素对DIC损失量的贡献率为39%,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率为61%.  相似文献   
20.
原位化学氧化(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去除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技术,相比于多孔介质,岩溶地下河中ISCO技术应用还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认识ISCO技术在岩溶地下河石油污染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使用过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化学氧化剂,在实验室利用碳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