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南黄海秋季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10月对南黄海4个断面29个站位表层、20 m层和50 m层水体中盐度、水温、pH值等参数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该季节溶解无机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溶解无机碳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水平分布差异显著;在垂直方向上,表层和20 m层各参数之间浓度总体上差异不大,但均与50 m层存在较大的差异.盐度、温度、生物活动和环流对各参数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不同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2.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 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 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相似文献   
83.
赵溪 《环境教育》2014,(9):75-76
正与海豹相遇2012-1-30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科考进入第三天。今天的天气开始飘雪,虽然不大,但由于没有了阳光的直晒,体感气温下降了很多。大海不再是蓝色,雾气浓郁得让人以为来到了电影寂静岭中的场景。由于今天登陆的海域上有非常多的浮冰,可视距离又非常低,对于驾驶冲锋艇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那些尖利的浮冰很有可能会划破橡胶制的艇  相似文献   
84.
赵溪 《环境教育》2014,(8):81-83
正钻冰芯2012-1-28南设得兰群岛与可爱的企鹅道别后,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体力劳动——钻冰芯。冰芯就像树木的年轮,其中所含有的水、杂质和气泡可以记录地球气候的变迁。根据科学家已经进行的气候分析可以得知,在  相似文献   
85.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初级阶段的鲜类阔叶林(MBLF)、鲜类针阔混交林(MCBLF)和箭竹阔叶林(BBLF)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森林类型采用多点分层[0-10 cm(A层)、10-20 cm(B层)、20-30 cm(C层)和30-40 cm(D层)]采样、测定混合样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BLF、MCBLF、BBLF不同土层土壤pH值均低于5.0,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有机碳、全氮与A层土壤差异显著(P〈0.05)。MBLF和BBLF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脲酶活性较A层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MCBLF土壤脲酶活性以B、C层活性最高,分别为A层的1.22和1.08倍。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MCBLF活性最高;在林型MCBLF和BBLF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A层显著降低(P〈0.05),而MBLF、MCBLF、BBLF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D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A层的60.21%、73.37%和46.84%。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模具中雷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对雷管生产线传输皮带周围操作人员的伤害范围,测量了模具中单发到50发雷管同时爆炸后不同距离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并拟合了超压衰减曲线;根据空气冲击波超压与人员伤害程度的最小压力关系,得到了避免传输皮带周围操作人员出现"轻微"、"中等"、"严重"、"极严重"伤害时的安全防护距离。利用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公式定量分析了模具对其中雷管爆炸产生冲击波的吸收,表明模具具有良好的冲击波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87.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两种典型植物--单子叶草本植物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和双子叶草本植物遏蓝荣(Thlaspi arvense)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有利于发草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其光响应曲线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C_s)、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暗呼吸速率(R_d)、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光补偿点(LCP)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并且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增加;增温后遏蓝菜的单株生物量积累显著下降,其光响应曲线也明显低于对照处理,P_n、T_r、C_s、P_(max)、R_d、AQY和LSP显著低于对照处理,F_v/F_m、Yield和q_p在增温后显著减少,而q_N却显著增加.图5表3参25  相似文献   
8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11年采自南大西洋1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16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南大西洋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6PAHs的含量范围为89.4810-9~508.6910-9,均值为234.4110-9,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与国际类似水体对比处于低等程度。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产品。由于苊、芴、蒽等化合物含量超过了风险评价低值,可能存在对生物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9.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对崩岗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护坡是防治崩岗侵蚀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根系固土作用对鄂东南通城县崩岗崩壁稳定性的影响,将根系简化为主直根型,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崩壁各土层的力学参数,应用Abaqus程序构建造林崩壁稳定性分析模型(将崩壁坡面以直线近似替代),分别计算了主根系长度、种植间距、根系布置位置、主根入土方位、侧根分支角度、根系相对加固位置的变化对崩壁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控制崩壁植物根系单变量变化的条件下,主根长度越大,崩壁的安全系数越大;安全系数与种植间距之间呈双折线负相关关系;安全系数随着侧根分支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安全系数随着根系距坡趾距离的增加先递增后回落直至趋于稳定;只在坡面偏下部的局部范围内种植主根垂直坡面生长的植物时安全系数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90.
利用2013年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制作地势图,将万子湖湿地洲滩分为27 m以下、27~28、28~29、29~30、30 m以上共5级地势阶梯。利用1983~2013年万子湖逐日平均水位数据分析不同地势阶梯洲滩在春汛期、洪水期、退水期、枯水期等4个时段的淹水特征,结合生物特性和人为干扰分析,确定万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边界范围和策略。研究表明:4个时段中的生态系统管理边界分别为29、31、29、28 m地势阶梯分界线,3个重点时段和管理区域为:春汛期,管理目标是产卵亲鱼保护,28 m以下洲滩是重点管理区域;退水期,管理目标是保障鱼类洄游,28 m以下洲滩和湖槽洄游通道是重点管理区域;枯水期,管理目标是洲滩上鱼类产卵场、幼鱼索饵场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恢复与保护,28 m以下洲滩是重点管理区域。而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则是去除过度人为干扰(包括洲滩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应坚决停止重点区域内滩涂水面的养殖承包、引淤抬洲、洲滩植树等系列干扰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