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757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851.
探究了3种不同颗粒及絮状污泥比例(高颗粒系统10:1~30:1;等量系统1:1~1:1.5;高絮状系统1:10~1:30)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CANON)抵御快速降温的效能和机制.结果表明,CANON系统在30℃稳定运行后快速降温至10℃时,各系统的总氮去除负荷(NRR)均大幅下降,但等量系统的NRR始终高于其他系统.各系统的功能菌活性均与温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AAOB活性的下降幅度大于AOB和NOB的幅度,但等量系统中AAOB活性的下降幅度小于其他系统;快速降温不影响颗粒与絮状污泥功能菌的空间异质性和活性分布情况,但等量系统的空间异质性最为显著,能够较好的发挥颗粒和絮状污泥各自的作用,抵御快速降温的能力优于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852.
分析了石化企业基层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政府基层应急体系中的"135"快速响应机制,从石化企业生产运行实际出发,探索和规范基层应急处置程序,建立石化企业基层应急"135"快速响应机制,提出退守稳态的量化条件,突出"现场一分钟、当班三分钟、联动五分钟"应急能力建设,以此来提升石化企业基层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853.
综合运用时空统计、剪刀差、地理加权回归等手段分5个阶段从人口、土地、经济角度研究了2001~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城镇化水平与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相互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5年,我国3a均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平均值稳步提高,PM2.5浓度波动上升(44.14~50.89 μg/m3),不同经济区之间时序变化趋势相似但强度存在差异.不同阶段PM2.5浓度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京津冀、河南与山东北部、新疆西部等地区始终为高值区,3类城镇化水平高值区域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的时序变化趋势与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存在差异(切线夹角:15.33°~62.92°),难以解释PM2.5浓度在时间上的突变.城镇化水平与PM2.5浓度空间分布关联特征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与PM2.5浓度在0.01水平上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东北(0.609~0.723) > 中部(0.572~0.631) > 东部(0.218~0.323) > 西部(0.079~0.255),除中、西部地区外,经济城镇化水平对PM2.5浓度正效应明显,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PM2.5浓度负相关,GWR模型调整R2在2001~2003年阶段最高(0.6~0.77),2013~2015年阶段最低(0.08~0.64).  相似文献   
854.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样本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大方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空间集聚结构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方县34个乡镇被聚为3类,分别对应差别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在现有国土开发格局中,县域内各乡镇在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已自发形成空间集聚基础,为避免各乡镇在开发过程中"趋同"或"模仿",可将主体功能理念贯彻到微观区域,为各乡镇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55.
正城镇化,是中国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与载体。如何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差别,是中国今天正在继续的现代化进程所无法绕过的、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一头牵着城市,一头牵着乡村,一面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面担负着修复生态与保护环境的重任。农民的出路问题、农业的生态问题、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这一实践过程中去解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856.
王志彬 《环境教育》2014,(10):51-53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镇化已经初见规模,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2年的53%,年平均提高1%以上。《经济学》主编汤姆·米勒在2012年出版的新作《中国的十亿城民》中描述: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只有2亿,30年后,有整整5亿人离开家乡,迁入城市,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城市人口的总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57.
正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部署。在这些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行呢?201 4年1月底,安徽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培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安徽农  相似文献   
858.
快速工业化区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兴地域类型。普遍存在着建设用地总量急剧扩张、空间无序分散、城乡缺乏统筹等问题。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归纳和解析了快速工业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问题,认为双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不平衡和部门规划不协调等是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因素,并从管理、产权、市场、规划等方面系统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59.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60.
快速城镇化会加剧地表水体氮磷营养盐的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研究城镇分布对河流与湖库氮磷污染特征的影响,分析其污染热点与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调查了新安江水系及千岛湖水体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揭示了千岛湖水体氮磷污染的来源. 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新安江水系氮磷浓度季节性变化差异明显. TN浓度表现为冬季枯水期〔(1.96±1.24) mg/L〕>主汛期〔(1.63±0.71) mg/L〕>春汛期〔(1.42±0.49) mg/L〕,TP浓度表现为主汛期〔(0.101±0.049) mg/L〕>冬季枯水期〔(0.067±0.068) mg/L〕>春汛期〔(0.06±0.033) mg/L〕,汛期氮、磷浓度分别是非汛期的1.6和2.4倍. ②空间上,城镇污染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影响显著. 水体流经人口集中、城镇化程度高的屯溪区后,TN、TP、NH4+-N浓度平均增幅分别为86.1%、77.7%和164.4%,干流水体受纳歙县城镇三大支流来水后,TN、TP浓度平均增幅分别为47.6%、70.3%. ③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 km缓冲区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各形态浓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对NH4+-N浓度影响较大(R=0.323,P<0.001),耕地面积占比对NO3?-N影响相对较大(R=0.265,P<0.05). 研究显示,城镇面源污染是新安江水系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降雨径流是水体磷富集的主要驱动力,枯水期城镇污染对水体氮浓度的影响较大,在千岛湖营养盐控制中应尤为关注上游城镇污染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