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杭州西湖水生高等植物的恢复与水生生态修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过去的50年,西湖一直被富营养化问题所困扰。迄今为止,采用了各种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耗资数亿,但收效不明显。为了进一步解决西湖富营养化问题,提出需要用生态方法去解决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学手段,恢复、重建高等水生植物带落,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西湖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控制藻类来修复西湖水生生态系统。科学地选择先锋种类组合、消除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合理地控制水位是西湖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2.
143.
建立了溢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生模式,给出了溢油指示(指标)HPLC-UVD相似性的择近原则,指出溢出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似性主要受控于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HLC-UVD相似性模式可作为溢油指示物(指标)。  相似文献   
144.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多年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毒理及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5.
南海鱼类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十二种南海食用海洋鱼类的不同组织和不同食性鱼类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这些鱼体中重金属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不同食性鱼类体同重金属的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146.
<正> 磷矿浮选剂S-808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浮选剂.对此作者曾进行了鱼类和胚胎的毒性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浮选剂的毒性为“毒级”.鱼的胚胎毒性试验发现,即使在较低的浓度情况下,仍发现有致畸现象.但经浮选工艺流程操作后排出的废水,其毒性有明显的降低.那么长期作用于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47.
大庆龙凤湿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大庆龙凤湿地有脊椎动物207种,其中兽类13种,鸟类142种,两栖、爬行类共7种,鱼类45种,占黑龙江省动物总数的38.2%左右.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种占绝对优势,广布种亦混杂其中.湿地有珍稀濒危动物43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保护动物有24种,湿地经济动物种类较多,在本区域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8.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鲈鱼幼鱼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藻液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2.5cm)的存活有明显的影响,96h的半致死浓度为4000cells/mL。根据该藻PSP产毒量37.48fmol/cell(毒性为11pg(STX eq)/cell)计算,鲈鱼幼鱼的96h半致死藻毒素浓度相当于149.92fmol/L(毒性为44pg(STX eq)/L)。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各组分(都相当于8000cells/mL):藻细胞悬浮液、去藻过滤液、细胞内容物以及细胞碎片的毒性大小比较研究,发现藻细胞的毒性作用很强,与藻液相近,细胞内容物也有显著影响,其他组分无显著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幼鱼摄入PS旨幼鱼致死的原因。较大的幼鱼(12cm)对有毒藻不敏感,暴露在1000cells/mL 10d后,存活率为100%。探讨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致毒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9.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持续使用与排放,世界各地的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厂进出水中均已频繁检测到该类药物,这对生态系统中各种非靶标生物造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两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醋氨酚(Acetaminophen)对中国特有物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醋氨酚的毒性较弱,当浓度达到48.4 mg·L-1(NOEC)时,稀有鮈鲫的孵化率、死亡率、异常率、全长和干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而双氯酚酸的毒性则较强,当浓度达17.8 mg·L-1(LC10)时,即可导致稀有鮈鲫孵化率下降,当浓度达到10.2 mg·L-1(LOEC)时,即可造成幼鱼外观和行为的显著异常,表明双氯芬酸对稀有鮈鲫的孵化和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致毒效应.同时,根据稀有鮈鲫和几种常用模式生物之间的孵化率、孵化后存活率、体长和双氯芬酸敏感性的比较结果,可认为稀有鮈鲫适用于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0.
滦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河流鱼类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基础.基于2016年10月对滦河流域58个采样点的调查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及NMS(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scaling)分析了滦河鱼类群落空间格局特征,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了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15科41属49种,鲤科鱼类最多,为23种.研究表明:①聚类分析发现鱼类空间分布可分为3组,第1组集中在滦河干流中下游及支流汇入干流附近河段,第2组集中在冀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第3组集中在滦河干支流的中上游河段.②NMS结果也证明3组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第2组与第3组之间没有重叠.③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第1组与第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Simpson多样性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④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示,第1组与第2组、第3组相比,水温与两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第2组与第1组、第3组之间在电导率、TDS(总溶解固体)、栖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堤岸稳定性和河水水量状况有显著性差异.⑤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滦河流域的环境因子包括TDS、浊度、pH与水温等4个水体理化参数以及底质与堤岸稳定性2个栖息地质量参数.研究显示,基于对滦河流域鱼类空间异质性和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理解,可为该流域鱼类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对策制订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