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9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8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567篇 |
基础理论 | 138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145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为强化CMICAO(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通过调整进水C/N〔ρ(CODCr)/ρ(TN)〕、进水端厌氧池和缺氧池的进水流量比对CMICAO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考察其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C/N的提高可增强SND(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氮的去除效果也随之提高,C/N≥7时,前好氧池同步硝化反硝化率达到61%,出水ρ(TN)≤9.0 mg/L;在相同工况下,较低的C/N下反硝化除磷现象更明显. 综合考虑,C/N在5~7范围内,可取得较好的整体脱氮除磷效果. 优化工艺进水碳源分配可提高碳源利用效率,氮、磷的去除效果受进水流量比的影响较大,当厌氧池和缺氧池进水流量比为2.0时,可强化缺氧池的反硝化除磷作用,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75%和92%,出水ρ(CODCr)、ρ(NH+4-N)、ρ(TN)和ρ(TP)分别为28.7、1.9、9.2和0.27 mg/L,通过优化实现了CMICAO工艺对氮、磷去除的强化. 相似文献
953.
研究比较了HCB在湖北水稻土和山东褐土不同粒径级份上的吸附特性,探讨不同粒径级份中有机质线性分配过程、慢吸附过程和小孔扩散过程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DMM吸附模型和Polanyi-Manes方程都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较好的拟合(R2>0.91),其中DMM吸附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土壤有机质溶解相线性分... 相似文献
954.
目前,世界各国的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由于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迅速增长,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莲花山保护区)未能幸免,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来源结构极不合理,投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平衡莲花山保护区资金缺口,构建多元化内部自融资渠道、增 相似文献
955.
对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内容包括工艺流程、实验设备、影响因素分析、基础数据、案例分析与评价、模型化等.认为超临界萃取技术作为绿色工艺适合于进行污水处理,指出直接萃取、夹带剂萃取以及吸附萃取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强调应以系统性综合工艺评价作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依据.对含污水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多元体系的燕力学分析、相平衡测量、相互作用参数、模型化以及同吸附萃取相关的含有机物超临界流体复杂介质在多孔材料孔道内的渗透扩散行为、过程模拟等均属于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956.
现状流域水环境管理是目前中国环境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水环境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管理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为保障水环 相似文献
957.
为探究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多相体系中的分配作用及其生态风险,利用切向流超滤、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析方法,对珠江广州河段和东江东莞河段水/胶体/悬浮颗粒中的辛基酚(OP)、4-壬基酚(NP)、双酚A(BPA)、雌酮(E1)、17β-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17α-乙炔雌二醇(EE2)、雌三醇(E3)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约60%的酚类雌激素存在于水相,约30%存在于胶体相,约10%赋存于颗粒相。DES、E2、EE2、E3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此外,NP、BPA的含量与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溶解相中OP、NP、BPA、E1的溶解有机碳归一化含量与特定紫外吸收(SUVA254)均呈正相关,表明溶解有机质与EDCs之间可能通过π-π作用相结合,其作用强度与芳香度有关。OP、NP、BPA在颗粒物/水、胶体/水间的原位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 Koc、log Kcoc)分别为:4.41±0.69、4.60±0.32、4.30±0.43和5.35±0.42、5.69±0.50、5.51±0.77,显示出胶体对EDCs有更高的吸附能力。两条河流的风险商数(RQ)在0.39~2.01之间,其中珠江广州河段为高风险区(RQ平均值为1.5),东江东莞河段为中风险区(RQ平均值为0.75),且底层水的风险高于表层水。 相似文献
958.
中国七大水系淡水沉积物中林丹(γ-HCH)的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对青海杨的两个分别来自极端干旱和湿润地区的种群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其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气体交换、脱落酸积累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上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群在各种生长和形态指标上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例如株高(Ht)、基径(Bd)、总生物量(Tb)、总叶面积(La)和细根比(Ft).②不同种群在各种生理指标上也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例如净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脱落酸(ABA)积累.③与来自湿润地区的种群相比,来自干旱地区的种群表现出了较小的生长和形态指标值以及较大的生理指标值.这些对水分可利用性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性表明,不同种群在其幼苗早期生长和建立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生存策略,来自湿润地区的杨树种群采用耗水策略从而抗旱性低,而来自干旱地区的杨树采用节水策略从而抗旱性高.这些对干旱的不同反应可以为不同气候地区选择相应的生态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表4参26 相似文献
960.
繁殖期白头鹤觅食地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4~6月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野生白头鹤在觅食地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繁殖期白头鹤在觅食地各种行为活动有一定的时间分配规律.在繁殖前期,雌、雄白头鹤全天(5:30~18:00)成对在觅食地活动,雄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保养和求偶为主要行为,雌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和保养为主要行为;到繁殖后期,雌、雄白头鹤每天有两个时间段单独在觅食地活动(4:00~6:00和17:00~19:00),无论雌雄个体,均无求偶行为.②白头鹤雌、雄个体间保养行为差异极显著(P<0.001),警戒和求偶行为差异显著(P<0.05),取食、游走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③在麦田和池塘2种微地貌之间,白头鹤的取食、求偶行为具极显著差异(P<0.001),警戒行为具显著差异(P<0.05).④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天气情况下白头鹤的各种行为均具有一定差异.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