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7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13篇 |
综合类 | 629篇 |
基础理论 | 104篇 |
污染及防治 | 49篇 |
评价与监测 | 28篇 |
社会与环境 | 49篇 |
灾害及防治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61.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粒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悬浮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来源和成分组成就有别,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文章从粒径大小、来源、成份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并从其对人体、其他动植物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综述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影响因素,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62.
据《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长寿少疾”。《中华本草》谓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活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而最近世卫组织评选的最佳健康食品中,红薯被评为13种最佳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463.
有机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分矿物型和合成型两大类。上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的以水为传热介质的加热方法已无法满足新型工业工艺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美国Dow化学公司研制的化学品(联苯一联苯醚混合物)在加热系统中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一类新的商业化产品一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问世。但因其渗透压强,气味难闻,凝固点高(12℃)等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64.
目的 确定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和腐蚀机理。方法 通过海水浸泡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考察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性能,并结合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该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和钝化膜组成。结果 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自腐蚀电位稳定在0.012~0.020 V,点蚀电位为1.10 V,保护电位为0.89 V。海水中浸泡45 d后,电化学阻抗值仍然保持在106 Ω.cm2数量级。这说明钝化膜表面并未出现点蚀的形核,钝化膜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该不锈钢具有典型的孪晶奥氏体结构,形成的钝化膜表层主要成分为FeOOH、Cr(OH)3等氢氧化物,内层成分主要为Fe3O4、Cr2O3、CrO3、单质Ni,具有较强的钝化膜修复能力。结论 该不锈钢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65.
近年来,韧性作为应对灾害风险的新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区韧性评估对社区韧性理念的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阐述国外韧性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释了社区韧性的基本内涵。国外学者大多认为韧性包含减轻灾害影响、缩短恢复时间、降低脆弱性三个方面,并从社区韧性是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或能力、维持稳定运转的能力、恢复和与响应相关的能力三个角度及其组合来定义社区韧性。评估维度主要从系统构成、社区资源与能力和外部影响因素三个视角构建。社区韧性评估方法分为定性、定量、混合法三类。定性评价法主要包括框架法和要素描述法,定量法主要包括记分法、综合指数法、函数模型法,论述了各类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66.
该文对WOS核心数据库中7 294篇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 685篇有关遥感干旱监测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WOS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呈缓慢到迅速增加的趋势,CNKI数据呈现迅速增加至略有减少的趋势。中国和美国的研究机构在领域发文量分列前二,且在遥感干旱监测领域合作关系最为密切,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与干旱定义相关的“降水”“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等关键词高频出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被大量引入干旱监测中,成为突变关键词。基本干旱类型以及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传播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探究植被以及典型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是研究热点,多指标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卫星降水数据是遥感干旱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67.
我国灾害经济研究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系统中手工整理的93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灾害经济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灾害经济研究整体呈现短期应景式、非主流性、区域性及非合作性等特点;其研究内容集中在灾后重建、农业自然灾害及巨灾保险债券等方面;其方法已进入定量化研究阶段;其路径主要从灾害本身分析转向市场化应对;其当前及今后热点与前沿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气象灾害。结果表明,我国灾害经济研究需要从政府及学术界重视与关注、学科交叉与国际交流、内容深化与范围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68.
469.
以洪涝灾害风险为主题,将1999-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工具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发文数量、分布特征和研究热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研究热点呈现"灾害整合-气候变化-安全管理学-社会生态学-城市复杂性科学"的时空演化路径;研究主题涵盖"灾害认知研究"、"理论技术研究"和"典型区域研究"三方面内容。依据已有分析,对未来洪涝灾害风险相关研究方向进行预判和展望:理论技术探索聚焦于"精细化+自适应"设计;研究体系内涵由灾害认知评价向"超越工程至上"的适灾韧性体系转型,研究重心从应对和管理已知特定风险向更为灵活的适应和恢复过程转型,呈现涵盖"区域-城市-社区"(尺度)和"社会-自然-经济"(角度)的全面复合型研究内容框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需着眼于构建多元数据支持的统一标准方法体系,及有机互联、全面复合的适灾韧性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70.
目前评估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直接损失的文献较多,但研究动态和未来趋势是什么,很少见到规范的文献计量研究。采用严谨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60-2019年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现有文献的系统映射和归纳分析。通过年度发文量和高频关键词演变特征,将该领域研究划分为三阶段:初期探索阶段(1960-1990)、缓慢发展阶段(1991-2004)、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9)。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地呈现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年度演进、期刊分布、主要学者及其合作网络特征,以及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最后基于关键词战略矩阵图讨论了现有研究态势和未来研究趋势。通过客观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