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44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894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15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文献[1]提出的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液化应力条件和粉煤灰的动三轴试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曲线及相关参数建立了粉煤灰的破坏应力条件,并应用F检验法对参数的回归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回归效果高度显著。得出的破坏应力条件表明初始剪应力与动剪应力的倒数间并不呈线性关系,而是二次多项式关系,这与张克绪所提出的应力条件存在着差异。因此,可初步认为张克绪的液化应力条件不能直接运用于粉煤灰。  相似文献   
8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市化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以福建为例,利用细颗粒物测量仪Fidas Frog研究福建山区夏初时段不同背景下气溶胶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周边城市化对其的影响,2017年6月分别在福建宁德古田(县城)、南平玉山(清洁地区)和福州七星坪(城市郊区)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不同观测点颗粒物数浓度呈不同特征:古田气溶胶数浓度主要集中在小于400 nm处,气溶胶数浓度平均值为434.37 cm~(-3);玉山作为清洁地区,其平均气溶胶数浓度最低,积聚模态(0.18~1.00μm)和粗粒子模态(1.00~20.00μm)颗粒物数浓度相当;七星坪气溶胶平均数浓度最高,其气溶胶数浓度主要集中在小于500 nm处;古田和玉山数浓度粒径谱呈双峰型分布,而七星坪数浓度粒径谱呈单峰型分布。通过对后向轨迹聚类及气溶胶数浓度的潜在源权重分析,得到古田强潜在源区为观测点以南区域,受古田县城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玉山和七星坪强潜在源区都在观测点西南区域,七星坪积聚模态气溶胶主要来自厦门、泉州、莆田和福州等沿海城市。  相似文献   
83.
84.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是我国特有种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斑尾榛鸡在国内的适生区可为其保护提供参考。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yty,GBIF)选取1980年至2020年9月人工观察记录并上传到网站的101个斑尾榛鸡出现位点,结合31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其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AUC平均值为0.906)。刀切法(Jackknife)结果显示,距河流最近距离、距道路最近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最冷月最低温度、海拔是影响斑尾榛鸡生境的5个重要环境变量。该模型预测斑尾榛鸡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区;其次在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地区有零星的高适生区。潜在的适生区破碎化比较严重,在未来修复破碎化的生境,扩大斑尾榛鸡高适生区范围,对于合理有效保护该物种及其生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自动雨量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切变线影响下洱海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强大于2.5 mm/h时,激光雨滴谱仪计算的累计雨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较自动雨量站测得的值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但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雨滴分钟速浓度、雨强和质量加权直径时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雨强小于2.5 mm/h时,质量加权直径均值为1.016 mm,雨强大于2.5 mm/h时质量加权直径均值为1.74 mm,粒径大于1 mm的雨滴是影响雨强大小的关键。对本次降雨过程按层云、积云和混合云降水进行分类,发现三类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均为单峰型,且Gamma分布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积云降水谱宽最大至3.75 mm,混合云降水谱宽2.75 mm次之,层云降水谱宽最小为2.125 mm。对Z-R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本次暴雨过程Z-R关系为Z=118.37R2.32。  相似文献   
86.
湿地重要性评估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湿地功能要素的识别是科学、客观地评估湿地的保护价值及其重要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是识别湿地保护地空缺,加强湿地保护规划的重要基础.结合安徽省湿地特点,采用熵权法从湿地的必要性、稀有性、及其调节功能、资源功能等9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省湿地斑块进行生态保护价值重要性评估,并根据自然断裂法,将安徽省湿地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较重要和一般重要湿地,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湿地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分值在0.9741~6.5588之间,其中极重要湿地(4.0271~6.5588)居多,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面积约50.30万hm2,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29%,高度重要湿地(2.4049~4.0270)约13.25万hm2,较重要湿地(1.4351~2.4048)面积约18.17万hm2,一般重要湿地(0.9741~1.4350)约22.40万hm2,零星分布于全省;湿地鸟类资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水资源、水质以及湿地的自然性等是安徽省湿地重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为安徽省湿地的保护价值定位、优先建立建设和等级划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为解决传统经验公式在预测气体泄爆中最大超压出现时的较大偏差或过于保守的问题,提出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气体泄爆最大超压。基于124组实验数据,采用BP与RBF神经网络,通过优化算法计算与迭代循环对泄爆样本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与选择,并确定2类神经网络本身在学习与计算气体泄爆样本时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PCA(主成分分析法)在当前样本条件下的降维效果较差,而通过迭代对比确认气体泄爆样本中的5类特征全部保留时神经网络的训练模拟效果最好;通过对124组实验数据进行随机挑选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训练模拟结果发现,神经网络对气体泄爆中最大超压的预测效果较好;通过对比Molkov提出的和经Fakandu等改进的NFPA 68经验公式以及2类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相比于传统气体泄爆经验公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8.
应急预案制定后的实施对于事故发生后预案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风险水平进行度量。以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理论与AHP-联系熵耦合方法开展风险评估。以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水平为目标层,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训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检验、应急预案电子化、事故回顾等过程要素作为策略层,实施方法科学高效、调动工作者积极的态度、领导的重视和能力、设备的完整性作为方案层,形成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评估三级模型;运用联系熵表征风险标准与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水平这2个集对之间的关联性,在AHP结构模型和权重分配的基础上计算加权熵并得到目标层的总联系熵,对比标准熵区间得到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整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采用AHP-联系熵度量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结构性和准确性,比传统直接加权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基层地震科普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精准性,根据“环境-投入-产出-效果”的评价框架,建立涵盖保障能力、队伍能力、设施能力、产出能力、活动能力5类26项指标的基层地震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用AHP-熵权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以天津为例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于开展定量化的区域基层地震科普能力评价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天津市基层地震科普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整体能力依然偏弱,16个区平均得分仅为0.344 8;发展不平衡、软实力不足是制约当前发展最重要的2个因素;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可为优化基层科普工作布局、提高工作实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0.
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4个层面构建了切合山西省实际情况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山西省的绿色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政策背景,提出了山西省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以实现山西省均衡快速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