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反应,通过建立房屋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水力条件下,村镇住宅所受的洪水压力、应变等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房屋结构以及基础对抵抗洪水作用的影响,初步得到了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2.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芜湖市乡村聚落空间分类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芜湖市为实证,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对乡村地域空间适宜性评价,将乡村聚落地域划分为优先重构区、鼓励重构区、适度重构区、引导重构区和限制重构区五种类型,提出不同的重构模式和对策,为芜湖市乡村聚落转型与空间重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长江沿江地区的乡村聚落重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路世昌  谢天光 《安全》2018,39(6):58-61
针对村镇火灾隐患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村镇火灾隐患整治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针对实地评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村镇火灾隐患整治评估的整改对策,以实现控制降低消除村镇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基于统计数据、文献研究与调研数据,分析西北地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总体概况,总结典型区村镇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胁迫特征及主要矛盾,并提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路径。结果表明:(1)从区域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西北地区人口以减少为主,农产品产量总体增加,村镇环保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偏低且农业用水量趋紧,优质耕地大幅减少而化肥、地膜和农药使用量增加。(2)从地区胁迫特征和主要矛盾来看,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瓶颈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弱,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高寒牧区极端气候造成草地减产、草畜间物流失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畜矛盾突出,村镇产业结构性问题凸显,地域功能整体弱化;秦岭生态保护区矿山过度开采致使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村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3)从协调路径来看,灌溉农业区应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高寒牧区应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缓解草畜矛盾;矿山开采区应加强管控重视生态修复,制定清单倒逼产业转型;地方政府应建立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多方投入控制村镇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5.
大都市周边乡村聚落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重构与转型,分析特殊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引导区域内的乡村发展,并可为特殊地域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以武汉市新城区1 868个行政村为研究区,从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结构及形态分异3个方面出发,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集聚特征显著,但空间分异明显,具体展现为自近郊向偏远乡村地区呈"倒U型"结构;在规模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表现为近郊大,外围小的连片分布态势,并在局部上与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在形态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主要为条带、团簇、散点等形态。最后,通过实地调查识别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近郊以发展都市农业和到中心城区兼业为主,多为城乡两栖生活模式,远郊以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9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穿村镇公路事故治理是重大现实问题,而穿村镇公路交叉口速度特性分析与行车安全评价已经成为迫切的理论需求。选择云南省2个典型穿村镇公路交叉口为实例,采集无人机视频数据以分析穿村镇公路交叉口的车辆速度变化规律;构建危险性系数模型与Vague复合物元行车安全等级判定模型,评估穿村镇公路交叉口行车安全水平,并通过实例交叉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穿村镇公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总体呈现“减速—加速”模式,速度最低点位于交叉口中心附近;路况复杂的多路交叉口速度分布于[40, 65] km/h,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相较于无路侧干扰的行驶场景,避让场景下交叉口车速离散度更大,车速差最大值为49.78 km/h。评价案例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性,发现车辆驶入时距交叉口中心越近,危险性系数越大,驶出时则反之;两个案例交叉口的危险性系数最大值均位于交叉口中心,该位置加速度变化最快,行车安全性最低;十字交叉口行车安全性更差,易发生交通事故,多路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性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穿村镇公路事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广泛分布的农村聚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 ,搞好生态环境必须与聚落建设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重点应解决好环境恶劣的聚落、地方病聚落、自然保护区聚落、草场聚落、工程移民聚落。根据不同生态状况 ,可采取新建聚落、重建聚落与迁建聚落等聚落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98.
喀斯特自然环境的垂直性导致了喀斯特地区的聚落存在垂直空间分布的现象.掌握喀斯特地貌区聚落的垂直分异规律对区域城镇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三个具代表性的典型地貌类型区,运用GIS相关软件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等高线数据的空间转换和与居民点数据的叠置等技术得到各个研究区的居民点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上的分布情况,依此分析喀斯特高原盆地区、高原山地区、高原峡谷区聚落的垂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地貌类型区的聚落垂直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可循,且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下的聚落有不同的垂直空间分布特点;喀斯特地区聚落垂直分异与区域喀斯特地貌密切相关,表现在地貌垂直空间差异越大,聚落垂直空间差异越大;并且,垂直性加剧了喀斯特聚落空间差异的复杂性.最后得出结论,垂直分异是喀斯特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喀斯特地貌是形成喀斯特地区聚落垂直分异规律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9.
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村镇是我国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城乡防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村镇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和功能划分、规模和服务范围以及防灾设施配置等规划技术指标和要求,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泉水聚落是由泉水地理环境资源所诱发的一种独特的人居环境形式,泉水及其溢流水系与聚落的空间结构形态相辅相成,是维系聚落的内部气候调节、空气环境净化及景观特色构成等生态环境功能的有机载体。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发挥泉水资源的环境改善效益,探求在一定泉水涌量条件下,聚落内水面面积与聚落面积的合理量化比值关系,本研究提出了结合当地的气候与蒸发等条件,依据人体温觉阈值调节局地小气候,进而确定泉水聚落合理水面率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